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脑百科 > 人工智能

工作即将灭绝?AI大模型的入侵比你想象得还要快!

时间:2023-11-13 11:15:49  来源:  作者:AI狐头条
原创 | 数据猿

 

工作即将灭绝?AI大模型的入侵比你想象得还要快!

人工智能的盛宴上,大模型如同占据主宴的巨人,其庞大的身躯在技术世界里引发地震。然而,在这场光鲜亮丽的变革背后,一个亟需探讨的议题正悄然升起:大模型真的需要深入到每一个技术领域和业务逻辑中,成为“浸入式”的存在吗?或者,更深层地问,我们是否准备好让它们这样做?

本文将探讨领域大模型发展的两条道路:非浸入式与浸入式的模式,并审视这场变革是否真正触及了思维模式的转变。大模型,不仅是对于技术的挑战,更是对于我们认知边界的一次拓展。

大模型的两种发展模式

在当前人工智能的高潮中,大模型的发展已呈现两条明显的道路:C端与B端。

C端模式犹如一面镜子,直接映照用户需求,实时响应各式问题。在这种模式下,模型仿若一个全知的博学者,回答从简单到复杂的诸多问题,充当的是信息的直接提供者。它涵盖了从日常咨询到深层知识探索的广泛场景,这种交互模式对用户来说,无疑是最直观、最直接的。

然而,C端的表现虽然亮眼,但在企业应用的深层次场景中,B端模式显得更加复杂且微妙。在B端模式中,大模型退居幕后,成为一个隐形的推手,深度嵌入企业的运营和管理系统中,如CRM、ERP、BI、智能客服、智能营销、智能运营等业务领域,以及更多定制化的行业解决方案。

工作即将灭绝?AI大模型的入侵比你想象得还要快!

在这里,大模型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问答机器,而是变成了一个强大的业务逻辑处理器。它必须理解和处理更为复杂的行业特定语境,参与到业务决策和优化流程中。

这些模型能够在特定行业中,比如金融、医疗或法律,解读和执行复杂任务。不同于C端模式的普适性,B端的领域大模型更注重深度与精准度,旨在用机器的高效性和精确性,来增强特定业务流程的质量和速度。

尽管B端模型的优势明显,但其部署和整合却充满挑战。要成功实施,企业需要有能力将大模型的智能功能融入到现有业务流程中,这往往涉及对现有系统的重新构架,甚至是对企业运作模式的重构。另一方面,B端模型的实效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数据的整合、清洗和标注成为了这一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那大模型是如何嵌入目前的各种系统中的呢?目前来看,有两种方式:非浸入式,和浸入式。

领域大模型的初级模式:非浸入式

先来看非浸入模式。

这种模式并未强求企业系统从根本上进行重构,而是选择了一种相对保守的途径:通过API调用外部大模型的能力。企业通过这种方式,试探性地将人工智能的技术引入现有的产品矩阵,以此来增强产品功能,提升用户体验。

然而,这种初级模式面临着明显的局限性。首先,由于没有对原有产品架构进行根本性改造,所以这种模式下的大模型与产品的结合往往仅停留在表面。大模型仅被视为一个附加组件,很难与产品深层次的业务逻辑和数据流程相结合。

产品团队可能会忽视对这些能力的持续优化和深度定制,这会导致AI功能显得附加和生硬,不仅影响用户体验,更可能因为不匹配企业现有工作流程而变得边缘化。

更关键的是,非浸入式模式没有实现大模型与底层数据,以及其他业务模块的有效互动。数据是人工智能发挥作用的基础,而在这种模式下,大模型往往缺乏对企业内部数据的深度接入和理解,这严重限制了其应用的效能。没有充分链接内部数据,大模型很难真正理解和预测业务趋势,也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可以预见,非浸入式模式下的大模型,通常只能应对一些简单、规范化的场景,比如常见问题的自动回答、标准文档的生成等。在更加复杂的业务逻辑面前,这些大模型的功能显得力不从心,难以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以BI产品为例,非浸入式接入大模型,在处理单一数据点或简单的数据分析任务时表现尚可。然而,当升级到多维度指标交叉分析时,这种非浸入式的接入就暴露了其固有的弱点。大模型在这里往往跌入逻辑的迷宫,无法有效地对复杂的、相互依存的数据点进行分析和解读。

例如,在尝试分析销售额与广告投入、市场趋势及消费者行为之间的关系时,这种模型可能会因为不能理解这些指标间微妙的关联性,而导致数据分析效果不佳。它可能可以告诉你单一指标的变化,但却无法揭示多个指标之间相互作用的深层次关联。

领域大模型的高级模式:侵入式,重构产品逻辑

虽然非浸入式模式为企业提供了一种低风险的AI尝试方案,但要想从根本上提升业务的智能化水平,就需要超越这种初级模式,进行更深入的技术整合和业务创新。

接下来,我们就来讨论一下以浸入式方式在原有系统中嵌入大模型。这种模式,大模型不再只是一项新增功能,而是基于全新的人机交互逻辑,来重构原有的整个技术产品体系。

工作即将灭绝?AI大模型的入侵比你想象得还要快!

原有的产品逻辑,更多的偏向机器思维:一个按钮对应一个功能,多个操作流程联动起来满足一个业务流程,这需要用户了解不同按钮背后的功能,然后对应自己的需求,将业务逻辑映射到对产品不同按钮的操作流程。这种思维,整体上是让人去适应计算机。

而大模型所带来的强大的自然语言理解能力,让计算机可以理解人类的自然语言,这种理解不仅仅是关键词,而是一段复杂的自然语言,而且已经可以实现比较好的多轮沟通交互了。

基于这种能力,可以重构整个的人机交互方式,让计算机来适应人,具体方式是:用户要想计算机完成什么任务,不再去寻找这个系统中有什么功能按钮,而是只需要把自己的需求说出来就行,大模型充当一个“翻译器”,将人类的自然语言翻译成计算机能够理解的各个系统操作流程,来完成对系统的操作。

这样一来,原有的产品界面将大改,不用将功能界面都堆到用户界面这个“前台”,而是隐藏在后端,用户界面只要保留一个人机对话窗口,以及很少的一些操作按钮就行,这样可以实现用户界面的极简化。

以BI为例,原来的用户界面往往很复杂,功能按钮很多,用户需要根据自己的分析需求,来找对应的组件,然后通过拖拉拽操作,完成数据分析。用大模型改造后,大部分的功能组件都可以隐藏起来,保留人机对话窗口和几个必不可少的辅助组件即可。用户要调用什么组件,只需要用自然语言告诉BI系统即可,系统自己理解用户需求后,再自己去调用后台的组件,来进行数据分析,并返回可视化的数据分析结果。

从这个逻辑出发,BI产品需要大改,甚至底层的数仓、数据治理平台都得大改。来更好的配合上册基于大模型的人机交互系统,来提升整个系统的效率。

那么,为了实现浸入式的嵌入大模型,需要对原有系统进行哪些改造呢?应该说,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个体系的重构。其中,数据处理、产品交互逻辑、用户体验三个方面的改造尤为重要。

在数据处理层面,为了适应侵入式的大模型,需要对数据库和存储系统进行优化。例如,依赖于自然语言查询的数据库需要能够处理模糊查询和语义查询,它们必须能够理解和处理自然语言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这可能需要采用图数据库来更好地映射和处理复杂的实体关系,或者采用NoSQL数据库来处理非结构化的自然语言数据。

在交互逻辑方面,传统的命令驱动的操作流程,将被以对话为中心的交互方式所取代。传统软件以功能性为中心,每个按钮和菜单项都围绕着明确的操作和结果设计。但侵入式的领域大模型要求更高级别的交互逻辑,使得用户无需了解底层的复杂性就能与系统交互。

在这里,交互设计的核心挑战,是如何精确地捕获用户的意图并提供有效的反馈。这就要求模型不仅要在单轮对话中准确理解意图,还要能在多轮对话中累积上下文信息,对不完整或模糊的用户输入做出智能的假设和推理。

在用户体验方面,产品设计的核心将转向如何最小化用户操作的复杂性,同时最大化大模型的交互能力。侵入式模型需要在保持界面简洁的同时,确保用户能够通过自然语言,有效地传达复杂的命令和查询。设计师需要创造一种界面,它不再是各种功能按钮的集合,而是能够智能地引导用户进行高效对话的环境。

是技术变革,更是思维的变革

需要指出的是技术的演变往往伴随着思维方式的革命。当大模型技术崭露头角时,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更是对传统业务逻辑和产品设计思维的一次深刻洗礼。成功捕捉技术红利的关键,在于能否突破固有思维的框架,以创新的视角重塑产品和服务。

其实,类似的事情已经多次上演,让我们来看看智能手机和智能电动车这两个例子。

在智能手机的例子中,它们的出现不单单是屏幕变大,而是触控技术彻底改变了用户与设备的互动方式。苹果公司推出的iphone,不仅仅在技术上领先,它们重新定义了用户体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引领了应用程序经济的诞生。诺基亚等传统手机制造商,由于未能及时调整其产品策略和业务模型,最终未能在新时代立足。

对比之下,在汽车行业中,传统燃油车制造商将电动车视为简单的“油改电”转换。这种浅层次的思维忽视了电动车技术在车辆设计、能效管理、软件集成等方面的根本性改变。电动车不仅改变了动力系统,它的整个设计理念都与燃油车有着本质的不同。它们本质上是软件定义汽车,并再次基础上实现汽车的数字化、智能化、网联化,而不仅仅是改变了一个动力系统。

然而,丰田、本田、大众等不少燃油汽车巨头,很难实现这种思维的转变。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传统汽车巨头有上千亿的资金、几十万人才、庞大的产供销体系,却在智能电动汽车这个赛场上屡屡碰壁,他们不缺人才、不缺资金、不缺资源,但思维上的局限让他们最终落后了。

可见,某种程度上,比技术变革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变革。

同样的道理,大模型技术的引入,尤其是侵入式模式,要求企业不仅仅是在产品层面上添加AI功能,而是要重新考虑整个产品的设计理念。产品设计思维需要从“功能导向”转变为“体验导向”,在这个过程中,大模型技术使得自然语言成为用户和机器之间的直接沟通工具,这不仅影响了界面设计,也改变了后端数据处理、业务逻辑甚至是服务的提供方式。

目前,我们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转折点上,大模型的涌现,正如同往昔工业革命时蒸汽机的吼鸣,它呼唤着我们放下旧有的工具,拥抱新的思想和机遇。

然而,技术的光芒背后,我们也不应忽视它所带来的深刻社会挑战,包括工作的重构、隐私的保护,以及伦理的界定。这一切,需要我们以审慎和智慧的目光审视。正如诗人在夜色中追寻星辰,而不是被夜的黑暗所吞噬,我们也应在这次技术革命中寻找方向,保持警醒,确保科技的力量被正确引导,照亮人类前进的道路。

让我们以大模型技术的智能为翼,但不忘人性的指引。这样,当我们回望历史,将看到的不仅仅是技术的跃进,还有人类在理解自己和改造世界中的成长与超越。这一切都将取决于,在这个由数据和算法织就的新世界中,我们将如何定义自己,以及我们的未来。

文:一蓑烟雨 / 数据猿



Tags:AI大模型   点击:()  评论:()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及图片来自互联网,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内容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有任何标注错误或版权侵犯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相关推荐
超长文本是AI大模型的能力突破口吗?
◎记者 刘怡鹤近日,能“一口气读完20万字小说”的AI大模型应用Kimi再次为国内AI产业添了一把火。业内认为,国产大模型能力提升或成今年国内AI领域最核心的主线。超长上下文是...【详细内容】
2024-03-26  Search: AI大模型  点击:(8)  评论:(0)  加入收藏
AI大模型之争远未落幕
吕归亚自2022年年底OpenAI发布聊天机器人ChatGPT3.0后,各大科技公司纷纷跟进推出各自的产品。经历了一年多高速推进且“万众瞩目”的发展后, ChatGPT依旧是行业内的标杆级存在...【详细内容】
2024-03-20  Search: AI大模型  点击:(19)  评论:(0)  加入收藏
多模态AI大模型赋能移动机器人!受益上市公司梳理
财联社3月3日讯(编辑 若宇)移动机器人赛道近期关注度逐步上升。GTC 2024将于3月18至21日在加州圣何塞会议中心举行,英伟达计划发布机器人领域最新突破成果。英伟达大概率是通过...【详细内容】
2024-03-04  Search: AI大模型  点击:(36)  评论:(0)  加入收藏
新一批国产AI大模型通过备案
快科技1月30日消息,据媒体报道,新一批的国产AI大模型通过了备案许可,其中小米的小爱同学AI助手位居其中。据了解,此次共有13家企业14个AI大模型通过备案,是获批数量最大的一次,也...【详细内容】
2024-01-30  Search: AI大模型  点击:(57)  评论:(0)  加入收藏
解读AI大模型
AI大模型AI大模型,即大型人工智能模型,是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进展。它通过在大规模数据集上进行训练,能够适应一系列下游任务,具有广泛的普适应用支撑能力。相比于小模型,AI...【详细内容】
2024-01-05  Search: AI大模型  点击:(205)  评论:(0)  加入收藏
群雄逐鹿AI大模型 狂飙之后如何商业化
◎记者 罗茂林年初爆火的《狂飙》,剧名正暗合了AI大模型的这一年。2月ChatGPT“带火”OpenAI时,行业还预测国内追赶尚需时日;但转眼的5月,一场声势浩大的“百模大战”便拉开帷幕...【详细内容】
2023-12-26  Search: AI大模型  点击:(61)  评论:(0)  加入收藏
AI大模型赋能的“数字地图”来了,可覆盖99%城乡道路
越来越“聪明”的导航来了。近日,高德地图宣布旗下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深度学习模型、惯性导航、泛在信号等前沿技术研发的车道级导航服务,截至目前已支持在国内99%以上的...【详细内容】
2023-12-12  Search: AI大模型  点击:(63)  评论:(0)  加入收藏
中国AI大模型,应该如何商业化?
文|产业家,作者|斗斗,编辑|皮爷如今,大模型的商业化问题再次被摆在台面上。一个事实是,当下的大模型训练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撑,尤其是参数量大的模型,花费极大。比如OpenAI的语言模型GP...【详细内容】
2023-12-08  Search: AI大模型  点击:(199)  评论:(0)  加入收藏
谷歌AI大模型Gemini亮相:擅长复杂学科推理,能懂编程语言PK GPT-4
美国科技巨头谷歌今日宣布推出人工智能模型Gemini,并针对三种不同的尺寸优化了 Gemini 1.0:Gemini Ultra——谷歌最大、最有能力的模型,适用于高度复杂的任务。Gemin...【详细内容】
2023-12-08  Search: AI大模型  点击:(149)  评论:(0)  加入收藏
厂商争相布局,AI大模型加速在手机落地
中新社北京11月24日电 (记者 刘育英)中国多家手机厂商已在手机中部署AI大模型,或推出AI手机。接受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AI大模型在手机中落地的路径更加清晰,但仍存在部分难点。...【详细内容】
2023-11-27  Search: AI大模型  点击:(72)  评论:(0)  加入收藏
▌简易百科推荐
多方热议人工智能产业新机遇
编者按  从前沿科技展会到高层对话平台,从上海、重庆到博鳌,从线上到线下……一场场高规格、大规模的盛会中,人工智能正在成为各界热议的高频词。赋能千...【详细内容】
2024-04-08    中国家电网  Tags:人工智能   点击:(4)  评论:(0)  加入收藏
​人形机器人时代来了吗
日前,由中国人形机器人(11.080, -0.05, -0.45%)百人会主办的人形机器人大赛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赛。工作人员向参观者展示一款人形机器人。参观者与一款陪护型人形机器人...【详细内容】
2024-04-08    中国青年报  Tags:​人形机器人   点击:(4)  评论:(0)  加入收藏
AI重塑社交:腾讯与字节跳动的新赛场
文|新火种 一号编辑|美美最近,腾讯和字节跳动这两大互联网巨头几乎同步推出了各自的AI社交产品,尽管腾讯和字节跳动在前段时间刚刚“破冰”,但这一举措不仅意味着这两大巨头之...【详细内容】
2024-04-07    蓝鲸财经  Tags:AI   点击:(7)  评论:(0)  加入收藏
第一批用 Kimi 做内容的网红已经杀疯了
作者:王东东 文章来自:斗战圣佛小组技术信仰派 VS 市场信仰派 朱啸虎和月之暗面老板杨植麟在前几天有一场不算 battle 的 battle。battle 的争论点是:大模型有没有戏。技术派...【详细内容】
2024-04-04    斗战圣佛小组  Tags:Kimi   点击:(4)  评论:(0)  加入收藏
昆仑万维发布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六条人才宣言
过去的一年多,是人工智能取得非凡进步的一年。在这充满突破性技术飞跃和备受争议的一年里,我们见证了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广泛的影响,人工智能已经迅速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深刻...【详细内容】
2024-04-03    砍柴网  Tags:昆仑万维   点击:(7)  评论:(0)  加入收藏
AI干掉声优?音频大模型追逐“图灵时刻”
七十年前,“人工智能之父”图灵提出,如果人无法判断屏幕的另一侧究竟是人还是机器,就证明机器具备了人一样的智能。这一经典的图灵测试如同北斗星一般,指引着AI行业的工作者们不...【详细内容】
2024-04-03    第一财经网  Tags:AI   点击:(5)  评论:(0)  加入收藏
生成式人工智能有哪些新趋势?
相较于去年,当下我们所能体验的人工智能技术的范围已经大幅提升。从搜索引擎、电商平台再到社媒平台,只要是以搜索结果为导向的内容,都会出现它的身影。但其实,人工智能的应用场...【详细内容】
2024-04-03  品谈教师帮    Tags:人工智能   点击:(6)  评论:(0)  加入收藏
AI世界的新难题:互联网的信息不够用了!
高质量数据的紧缺正成为AI发展的重要障碍。4月1日,据媒体报道,随着OpenAI、Google等企业不断深入发展AI技术,科技巨头们遇到了一个新问题:现有的互联网信息量可能不足以支撑他们...【详细内容】
2024-04-02  硬AI    Tags:AI   点击:(6)  评论:(0)  加入收藏
今天起,ChatGPT无需注册就能用了!
 来源:量子位    金磊 克雷西 发自 凹非寺  就在刚刚,OpenAI狠狠地open了一把:从今天起,ChatGPT打开即用,无需再注册帐号和登录了!  像这样,直接登录网站,然后就可以开启对...【详细内容】
2024-04-02    量子位   Tags:ChatGPT   点击:(7)  评论:(0)  加入收藏
AI时代,面对死亡有了第二种选择?
今年春节期间,罗佩玺瞒着妈妈用AI技术“复活”了外婆,她将妈妈现在的模样和外婆留下的老照片合成在一起。时隔60多年,妈妈和外婆终于又“见面”了,这是她送给妈妈的生日礼物。收...【详细内容】
2024-04-02    中国青年报  Tags:AI时代   点击:(7)  评论:(0)  加入收藏
站内最新
站内热门
站内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