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百科 > 基金

兔年怎么投?多家公募巨头发声

时间:2023-01-28 15:56:38  来源:中国基金报  作者:

2023年新春之际,中国基金报邀请多家基金公司投资总监或知名基金经理展望新的一年投资前景和趋势,供广大基民和股民参考。

  汇添富基金胡昕炜:消费投资看好三条主线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23年的大幕已经拉开,新一年的投资征程也已开启。我们相对看好2023年中国资本市场的表现。经济复苏将是2023年中国经济的关键词,而消费将是经济复苏的主要驱动力(3.3400.010.30%)。

  具体到投资上,我主要看好三条主线。

  一是消费升级。消费升级代表了大家对于美好生活、品质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尽管受到疫情影响,消费场景受限、社交半径缩小,整体消费升级的速度有些变缓,但大方向并不会因此改变。随着疫情政策管控逐步放松,2023年经济社会活动恢复正常,人员流动逐渐正常化,预计需求将显著回暖,消费升级仍然还是一个大的趋势。

  二是国货崛起。这个趋势在运动服装、化妆品、小家电等领域尤其明显,一些中国品牌做得越来越好,消费者认可度和购买意愿都越来越高。此外,随着汽车的新能源化和智能化,过去国产汽车份额相对较低的局面正在改变,现在许多国产新能源车销量是一路走高。

  三是服务消费。服务消费本质上也是消费升级的一种体现。随着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服务消费的占比也随之越来越高。同时,服务消费的结构、档次也在逐渐高端化,这当中包括很多像医疗、旅游、教育等多方面的消费。

  此外,如果分市场来看,我也比较看好港股的消费品种。一方面,港股去年波动比A股更大,整体处于一个相对低估或者历史估值中枢偏下的位置。今年港股市场大概率回暖,海外资金可能也会回流,这对优质的消费股形成利好;另一方面,从基本面来说,港股一些消费公司在内地,内地消费复苏也会带来基本面上行的利好。

  站在消费行业发展的新起点,我们对未来消费领域的投资机遇充满期待。在具体投资框架方面,我也希望自己能够以一套相对稳定、同时又具有可复制、可扩张性的体系,通过深入研究进行高质量选股,力争为投资者创造持续稳健的投资收益。基于这一想法,我会从四个方面来构建投资组合。

  第一是资产配置。我会采用“核心+卫星”的策略,核心仓位投资一些能够伴随中国经济发展而稳健增长的行业,这些行业有长期竞争壁垒,公司的收入和利润能够稳健增长,自有现金流较好,投资这些公司实际上让整个组合的核心仓位一直具有向上的β,成为投资获得收益最主要的源泉。当然,我们也会通过卫星仓位投资一些周期性行业或进行逆向性资产的布局,来增强收益。

  第二个方面是个股选择。我会把绝大部分时间放在个股选择上,并通过自上而下行业比较与自下而上个股挑选相结合的方式来做个股选择。

  自上而下行业比较会从四个维度进行考量:第一是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第二是行业的商业模式,第三是行业的竞争格局,第四是行业中期的景气度;自下而上个股比较的层面也包括四个维度:第一是公司的竞争壁垒,第二是公司的治理机制和管理层,第三是公司财务报表,第四是公司的估值。

  第三个方面是仓位控制。管理权益类基金必然面临市场的波动,因此我们还是聚焦于中长期,相信整个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动能持续向上。只要目光看得足够长远,就应该最大化利用股票仓位,所以基本上我会保持一个中高仓位的股票占比来构建投资组合,少做时机选择。尽管有的时候确实基金会面临一定的回撤,但拉长时间来看,这对于我们最大化获得收益还是有帮助的。

  第四个方面是风险控制。这方面我主要通过均衡配置的方式来控制资产风险,同时力求提高选股成功率,真正投资高质量的证券,做好研究跟踪及动态调整。

  卯门生紫气,兔岁报新春。感谢广大投资者长久以来的信任与支持,也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能与您继续携手同行。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阖家幸福,健康添福、快乐添富!

  胡昕炜简介:清华大学工学硕士,现为汇添富基金基金经理,具有11年证券从业经验,6年基金投资管理经验。对消费行业拥有深刻洞察,长期业绩表现出色。胡昕炜两次获得《中国基金报》“三年期股票投资最佳基金经理”,其管理的汇添富消费行业混合基金获得四次金牛奖、三次明星基金奖和两次金基金奖。(注1)

  注1:胡昕炜2019年、2020年获《中国基金报》“三年期股票投资最佳基金经理”。汇添富消费行业混合基金2018年获《证券时报》“三年持续回报积极混合型明星基金”、《上海证券报》“金基金·一年期偏股混合型基金奖”;2019年获《中国证券报》“五年期开放式混合型持续优胜金牛基金”;2020年获《中国证券报》“三年期开放式混合型持续优胜金牛基金”、《证券时报》“五年持续回报积极混合型明星基金”;2021年获《中国证券报》“七年期开放式混合型持续优胜金牛基金”、《证券时报》“五年持续回报积极混合型明星基金”、《上海证券报》“金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五年期奖”;2022年获《中国证券报》“七年期开放式混合型持续优胜金牛基金”。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文章涉及的观点和判断仅代表我们对当前时点的看法,基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所涉观点和判断后续可能发生调整或变化。本文仅用于沟通交流之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汇丰晋信基金投资总监陆彬:坚守知行合一静待价值重估

  各位投资者朋友大家好。我是汇丰晋信基金投资总监陆彬。

  感谢过去一年里大家对于汇丰晋信基金的信任和支持!

  2022年注定是令人难忘的一年,海外地缘政治局势多变,国内疫情反复,美联储持续加息,都引发了股票市场较大的波动和回撤。作为基金经理,面对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市场情绪, 2022年我也感触颇深。

  回顾2022年,我们认为市场风险溢价处于历史中枢附近,市场会呈现出结构性机会。在稳增长的大背景下,我们认为投资主线是价值回归、优质成长。我们也在年初布局了不少价值股。但是全年发生的一系列风险事件,引发了市场的恐慌和调整,也给我们的投资带来了挑战。面对突发事件,能够前瞻有效地判断事态发展以及较快地做出投资调整,对我未来的投资和决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投资过程中,克服偏好和贪婪,真正完全做到知行合一的不易。值得欣慰的是,我们客观的观点以及真诚的沟通,也让不少客户的基金投资方向做了更契合市场变化的调整,帮助客户更有效地应对市场的变化。

  展望2023年,我们认为将是资产荒背景下权益资产价值重估的一年。

  2023年,国内外环境有望持续改善,美联储加息有望在上半年结束,国内房地产市场以及消费需求有望迎来大幅改善,企业盈利有望筑底回升,市场风险溢价有望迎来回归。

  宏观趋势上,2023年预计呈现内需强于外需、中下游强于上游的特点。因此在投资方向上,我们会重点关注内需相关、政策支持的中下游行业,特别会去寻找估值扩张能力大于盈利的投资机会。按照这一投资逻辑,我们将重点关注四大方向 :

  新能源行业:目前布局偏左侧,行业偏成长,行业里仍旧有不少新技术的变化,能够找到不少高弹性的投资机会。在整个行业中,我们看好三个更加细分的方向,2021年抢装的海风;集中式光伏装机带来的大型储能;新能源车中寻找三个思路,供给紧张的环节,盈利改善的方向,新技术方向。目前整体电动车板块的估值已经达到了历史底部区间,处于偏左侧、偏成长的位置,业绩弹性相对较大。

  计算机:我们是国内比较早关注计算机行业的机构投资者之一。但这一次计算机板块的投资机会,可能并非完全来自信创,而是来自行业整体经营周期的拐点。过去计算机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交付延后。受影响的需求端可能在2023年集中释放。同时不少计算机企业的人力招聘放缓,带来成本端收窄。两者叠加,我们认为2023年计算机有可能迎来一次行业性的经营拐点。

  券商:目前整个行业正处于估值历史低位,有望受益于市场风险偏好回升、风险溢价回归,我们将作为价值板块中重点配置的方向去关注。

  出行链:受益防疫政策优化,供给收缩,需求增加,航空板块未来1~2年隐含回报率相对较高,同时还有望受益于油价回落和汇率波动,整个板块在2023年有望呈现出比较大的业绩弹性。

  最后,感谢大家一路以来的支持。市场环境往往快速变化,我们的投资思考和方法也在不停地总结和升级。我们始终不变的是那颗对投资热爱以及永远站在客户角度做出投资决策的初心。

  祝各位投资者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平安健康、财源广进、“钱”“兔”似锦!

  陆彬汇丰晋信基金投资总监 基金经理

  复旦大学金融学硕士,2014年7月加入汇丰晋信基金,历任助理研究员、研究员、助理研究总监,在新能源、机械、化工等领域有超过8年的研究经验。2019年5月起担任汇丰晋信基金 基金经理,现同时任汇丰晋信基金投资总监,低碳先锋基金、智造先锋基金、动态策略基金、核心成长基金、研究精选基金、时代先锋基金、龙腾基金 基金经理。

  风险提示

  本文件作为本公司旗下基金的客户服务事项之一,不属于基金的法定公开披露信息或基金宣传推介材料。

  本文件所提供之任何信息仅供阅读者参考,既不构成未来本公司管理之基金进行投资决策之必然依据,亦不构成对阅读者或投资者的任何实质性投资建议或承诺。本公司并不保证本文件所载文字及数据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也不对因此导致的任何第三方投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基金投资有风险,敬请投资者在投资基金前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它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新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本公司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敬请投资人在购买基金前认真考虑、谨慎决策。

  本文件的著作权归汇丰晋信所有,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或者许可他人以任何形式对本文件进行复制、发表、引用、刊登和修改。

  中信保诚基金吴昊:曙光已现,2023年A股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

  2022已成过去,2023正扬帆起航。岁末年初,正是复盘过往,布局新年之时。

  回顾2022,在地缘政治“黑天鹅”叠加流动性紧缩“灰犀牛”的不利环境下,全球资本市场普遍遭遇调整,A股全年也多次呈现筑底态势。震荡趋弱的市场环境之下,基金投资难度不言而喻,也深刻影响着每一位投资者。格雷厄姆曾说,“股市短期是投票机,而长期是称重机。”短期波动并无法预测,唯有着眼长期,坚持难而正确的事儿,方能拥抱变化,行稳致远。

  知易行难,2022年,我们的生活仿佛被不确定性填满。两个月驻守公司的特殊体验,让我见证了同事们的同向而行、守望相助,用确定性的坚守抵御不确定性的疫情。A股跌破重要点位,市场轮动加剧,也给我的投资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与挑战,面对在不确定性中摸索前行的国际环境与资本市场,设定并坚守明确的中长期目标,是面对波动时抵御诱惑、避免陷入行为陷阱的良方。

  展望202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宣布新冠感染“乙类乙管”后,市场正在向复苏期交易,消费股领涨市场。二十大后稳增长扩内需的政策基调明确,从目前效果来看,2022年三季度以来企业中长期贷款有较为明显的高增长,创下过去5年以来单月信贷脉冲的新高,反映出积极财政引导下的效果。国内长端利率出现持续上行,和美债长端利率的下行形成剪刀差,中美利差有较为明显的修复。沪深300和中美利差有较高的相关度,反映出中美两国经济体的相对强弱,若中美利差收窄,表明中国经济比美国更为强势,利好中国A股资产的定价。

  外部环境而言,美国通胀缓解,美联储加息放缓,美债利率下行,2年期美债利率低于基准利率,均反映出较强的货币政策转向的预期,这和去年以来的持续加息形成较大的反差,也在一定程度上利好A股定价、利好全球风险资产的定价。

  综上而言,2022年导致市场系统性调整的重要风险因素均已发生变化,且得到了市场交易的认同,因此我对2023年市场整体保持乐观。板块来看,目前除了电力设备、食品饮料的估值分位数在50%以上,其他板块估值分位数均处于后30%或更低的位置,绝大多数行业面临景气度的改善,或将出现戴维斯双击的情形(数据来源:Wind,时间:2022.12.30 )。

  对于今年的投资思路,总量层面我认为可关注四个线索:一是中美库存周期向下,中国先见到补库拐点,或率先复苏;二是中国处于复苏阶段,市场利率上行,美国处于衰退阶段,市场利率下行;三是中美均有财政政策货币化的倾向,财政积极扩张,中美均有重构自主可控供应链倾向,将带来去全球化和制造业产能扩张周期。

  在此背景下,2023年或可关注三个方向:

  (1)低估值加困境反转,修复弹性较大,包括地产链、通用机械。地产行业目前已处于困境水平,即使修复到以往一半的水平,也能带来较大的边际改善;而通用机械投资过去几年有较大的下行压力,目前财政政策有所倾斜,构建自主可控的安全供应链也能加速产能投资,因而对产业链拉动的边际变化会较大。

  (2)积极财政方向,包括发展和安全。

  (3)美债长端利率趋势性下行,利好长久期资产、成长风格资产、金融属性较强的资产,如黄金等。

  大地春回,时盛岁新,感谢各位投资者们长久以来的信任与支持,2023年我和团队也将继续积极把握时代机遇,持续强化投研能力,力争提升投资业绩,为持有人们管好每一分钱。

  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节,也向广大投资者以及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中信保诚基金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新年问候。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有新的收获与成长,时蕴新生,共赴美好。

  (基金管理人对提及的板块/行业不做任何推介,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或推介,不代表基金持仓信息或交易方向。)

  风险提示:本材料仅供参考,上述观点仅为当前观点,不代表对未来的预测,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也不构成未来中信保诚基金旗下产品进行投资决策之必然依据。如因为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中信保诚基金不承担更新义务。本材料并非意在提供金融信息服务或构成出售或购买任何证券或金融产品的要约邀请或宣传材料,亦非有关任何公司、证券或金融产品的投资意见或推荐建议。本材料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中信保诚基金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若本材料转载第三方报告或资料,转载内容仅代表该第三方观点,不代表中信保诚基金立场。本材料可能含有非仅基于过往信息而提供之“前瞻性”信息,有关信息可能涵盖预计及预测,但并不保证任何作出之预测将会实现。读者需全权自行决定是否依赖本文件所提供的信息。本刊物版权归中信保诚基金所有,未获得事先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对本刊物内容进行任何形式的发布、复制。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中信保诚基金”,且不得对本刊物中的任何内容进行有违原意的删节和修改。基金管理人提醒您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投资人自行承担任何投资行为的风险与后果。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基金不保证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和本金安全。投资前请认真阅读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和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兴业基金副总经理钱睿南:兔年市场机会明显增多,新的方向和趋势正在酝酿

  2022年全球资产大环境因美元走强和美债收益率上升的压制,主要权益市场均受到影响,特别是高估值的成长类风格,对全球流动性更为敏感,跌幅更大,如纳斯达克指数、A股创业板指数(2585.96314.530.56%)等。从国内市场来看,外部美联储加息缩表和俄乌地缘冲突,内部疫情反复和宏观经济承压,是影响A股市场的最主要因素。同时,2022年A股一级市场融资继续活跃,两市IPO规模保持高位,但二级市场权益基金发行、外资流入、融资余额增长等资金流入指标明显放缓,市场缺乏增量资金。回顾来看,一季度和三季度A股跌幅较大,二季度和四季度出现明显反弹,全年整体震荡下行,在此过程中受各类事件性冲击一波三折,行业轮动加快,投资难度加大,权益类基金总体收益不佳。

  风格层面,红利指数表现抗跌,而成长风格的科创板及创业板指数跌幅较大。板块方面,全年来看受益于通胀的煤炭和预期疫情后修复的社会服务、交运等板块表现居前,TMT、军工、新能源以及钢铁建材等则表现落后。

  回顾2022年,有几点认识得到了加强:一是再次深刻认识到了投资充满不确定性,地缘冲突、高通胀、疫情都不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但是2022年集中在了一起,对于基本面、估值和风险偏好都造成了明显的冲击;二是意识到A股表现越来越接近成熟市场,主动投资面临的挑战在加大。前几年外资持续大额流入,是推动A股市场上涨的重要力量,2022年这一力量明显减弱,甚至阶段性呈现快速流出,体现了其作用的两面性,A股与全球市场的同步性也明显加强。同时,A股上市公司数量持续大幅增加,2022年末突破5000家,选股和投资难度明显增加,对基金管理人如何筛选优质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展望2023年,国内外有利因素在逐渐增多,我们对A股市场总体持乐观态度。

  首先,展望海外宏观环境,加息缓和,但衰退风险增加。一方面,美联储未来进一步加息的空间预计已不大,加息周期渐近尾声,这对A股意味着两点:一是改变人民币汇率压力的预期,降低货币政策所受的海外流动性环境制约;二是提升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有望扭转外资2022年净流入较少的局面。同时也要看到外部衰退风险的增加意味着2023年国内经济内生动力重要性会更高,加大内需刺激政策的倾斜性可能是应对的重要手段。

  展望国内,在财政、地产和疫情管控放松等政策发力的情况下,预计2023年国内经济平缓复苏,具体来看,一是地产最悲观的时点或已过去,对经济的拖累有望明显减小;二是疫情优化防控政策快速出台,消费复苏动能显现;三是基建和制造业预计2023年维持韧性;四是出口端存在一定压力,贸易需求大概率承压。货币政策方面,基于对经济平缓复苏的预期,货币宽松政策可能边际退潮,但发生大幅转向的概率不大。

  对于A股市场而言,当前依然是比较好的配置时点。在内需复苏和信用周期发力的情况下,预计2023年上市公司利润增速较2022年会有明显提升;市场整体估值水平也有望跟随盈利复苏而扩张,结合目前A股整体处于较低估值水平和较高风险溢价水平的环境,市场有望迎来修复。

  2023年市场机会将明显增多,新的方向和趋势正在酝酿。党的二十大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安全被提到更高的高度,因此市场资源预计会更往经济发展新动能领域聚焦。而同时,旧动能复苏也具备阶段性机会,地产风险的逐步解除和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将会带来相关上下游板块预期和基本面的改善。因此,新老经济动能在交替期各自发挥应有的支撑力,将会呈现出多行业百花齐放的特征。

  投资策略上,我们将继续坚持适度均衡的配置理念,结合对宏观经济和A股市场的整体判断,主要看好以下几个方向的投资机会。一是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安全主线下的高端制造板块,分布在机械、半导体、军工、新能源、化工新材料等领域;二是需求确定性复苏和政策环境好转共振下的医药行业,重点关注高端仿制药、医疗设备、中药、创新药等;三是数字经济产业所对应的TMT领域;四是旧动能复苏下的地产产业链,以及消费行业的修复。

  (作者简介:钱睿南先生,硕士研究生,兴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权益投资总监。)

  市场数据来源:Wind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应详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与股东之间实行业务隔离制度,股东并不直接参与基金财产的投资运作。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是基金宣传推介材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基金管理人实际的投资结果,也不构成任何对投资人的投资建议。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

  鑫元基金股票投资部总经理李彪 :国内外负面因素正不断消化,对2023年投资机会保持乐观

  2022年是资本市场比较困难的一年,俄乌冲突,通胀高压和加息周期担忧,美元指数攀升致汇率承压,叠加疫情扩散,国内经济增速受到影响,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对资本市场形成多轮冲击。2022年的权益市场起伏不断,行业轮动切换频繁,投资不宜过多择时,需要对未来趋势有清晰和独到的判断,以此来辅助调仓和精选行业。通过一定的均衡配置,分散行业对冲市场波动的冲击,从而控制回撤。因此,在2022年3月成立的鑫元长三角混合基金,把握住了市场反弹的机会,取得了成立以来23.61%的收益率,超越业绩比较基准30%以上(托管行复核,截至2022.12.31)。

  在我的投资理念中,非常注重赚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钱,企业业绩的成长性与持续性是决定未来股价上涨的长期动因,所以在选择标的时候,我会非常关注那些高壁垒、高成长性,且估值偏低的公司。

  站在当下,我们认为当前国内宏观与海外环境的负面因素在不断消化。若无突发情况,我们对市场的未来机会相对偏乐观。在行业配置方面,我们看好三条主线:一是内需经济相关的主线,国内稳增长的措施持续落地,内需潜力将不断被激发;有人统计每次出口疲软时,内需都表现不错,包括食品饮料、医美、新能源汽车等行业;二是核心零部件国产化主线,国内在加快制造强国与质量强国的过程中,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是必经之路,信息安全、科技安全等能兑现业绩的板块具有配置价值;三是国企央企改革的主线,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国企央企改革有望加速推进。2022年11月,证监会主席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我们认为对提升国企央企的估值具有显著意义,完成激励后,国企业绩持续增长能力很强。

  此外,我们对明年港股市场的机会也相对乐观。尽管11月后港股反弹较多,但在美元指数持续回落的过程中,港股的估值仍有空间;从经济预期的维度,基本面现在也是处于较低时期,有很大提升空间。

  首先回溯港股市场此前跌得较多的原因,美元的强势和美债利率的持续上行,是影响港股的重要原因,所以此前港股下跌速率较快;

  其次,国内产业政策,房地产的“三支箭”连发,后续互联网、教育、游戏等政策有望得到优化,这些都将是催化股价明显上行的重要因素。在最近市场的反弹中,这些板块的反弹幅度也明显大于前期下跌幅度较少的板块,11月初港股的房地产股票表现较好,就是因为它们前面跌得深。跌得深不是风险,而是机会;

  第三,A股和H股的价差指数有望收敛,在2022年10月底,这个价差指数创2008年以来的历史新高,但是我们觉得这个价差或将收敛,近几年看到H股的龙头公司,与A股的价差出现了明显收敛,也就是说H股的涨幅,未来有望比A股的涨幅更高。

  基于这几点,我们觉得后期港股的一些利空因素正不断被消化,随着美债利率的见顶,美联储加息步伐放缓,加息幅度下降,这些都会给港股形成利好,再叠加产业政策的明确利好,比如地产政策的支持,相应的短期内会有较大涨幅,所以我们在港股上会有比较多的布局。

  2023年影响A股的主要因素还在于国内经济复苏的程度。首先是经济复苏的斜率决定股市复苏的态势。我们最近看到节前北京、上海等地区市内地铁出行人数已经恢复到常态的85%,另外航空出行呈现近三年最高,接近2019年85%水平。其次是海外美债利率下行的斜率,与这个密切相关的在于通胀的粘性,它决定估值抬升的速度,所以我们觉得经济即便短期有所波动,如果美债利率持续下行,整个市场机会也不会表现很差。即如果国内经济往上走,美债利率往下走那就会是波澜壮阔的行情。如果两者都未发生,那市场可能就比较平淡,但是下行的风险也不会太大。整体来说,风险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超预期的下行,形成一个负反馈,在前期比较强势的美元指数会影响整个经济体,包括欧洲、日本都会有一些债务上的压力,海外经济撑不住叠加国内经济有持续下行的压力,可能会对市场有阶段性的冲击;二是,国内经济修复的预期,目前较为充分,市场对预期的演绎已好于经济学家对2023年经济的展望与预测,如果未来市场演绎未及目前的预期,那么市场将承受一定的压力。

  鑫元基金基金李彪简历

  李彪先生

  现任鑫元基金股票投资部总经理,鑫元欣享混合、鑫元安鑫回报混合、鑫元鑫动力混合和鑫元长三角混合基金的基金经理。曾任职于上海辕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金瑞期货有限公司等公司,拥有多年扎实的复合研究功底。2016年5月加入鑫元基金,先后担任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2019年6月11日起担任基金经理。

  从业11载,经过不断的沉淀积累,李彪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四象限”选股逻辑,将投资框架打造成一个“成长与估值二元坐标系”,能攻善守、均衡配置阵型。通过把握产业链长期发展趋势,左侧布局,把握行业轮动机会,精耕细研,适当提高组合容错率,实现累积复利,行稳致远的目标。



Tags:公募   点击:()  评论:()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及图片来自互联网,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内容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有任何标注错误或版权侵犯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相关推荐
如何应对基金降费?三大公募掌门人发声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公募基金行业中,降费已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关键因素。如何在降低费用的同时,保持基金发行的竞争力并创造优异业绩,成为各大基金公司亟待...【详细内容】
2024-04-14  Search: 公募  点击:(0)  评论:(0)  加入收藏
头部公募试水比特币ETF 现货业务最快二季度落地
证券时报记者 安仲文多家头部基金公司正借助香港子公司曲线布局比特币ETF。证券时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包括嘉实基金香港子公司、南方基金香港子公司在内的多个机构正在申请和...【详细内容】
2024-04-08  Search: 公募  点击:(7)  评论:(0)  加入收藏
但斌、董承非出手!扫货这些公募产品
近年来,公募基金的品种越来越丰富,已经成为各路资金的投资利器。近期披露的基金年报显示,许多私募都在大手笔购买公募基金,其中出现了但斌、董承非、周应波等多位私募大佬的身影...【详细内容】
2024-04-07  Search: 公募  点击:(13)  评论:(0)  加入收藏
公募业绩全部出炉 四类基金减亏 这类产品赚近2400亿
随着基金年报的完整披露,2023年公募基金的整体业绩情况也浮出水面。数据显示,2023年,债券型基金作为传统避风港资产的角色,以其稳定的收益特性成为市场亮点,产品总利润超过了货币...【详细内容】
2024-04-07  Search: 公募  点击:(9)  评论:(0)  加入收藏
公募出现"罕见"一幕,释放什么信号?
公募基金作为买方机构,向来聚焦产业和公司基本面等中微观领域。但在4月1日A股喜迎开门红后,多家公募却罕见地聚焦到一项最新出炉的宏观经济指标上:PMI。3月制造业PMI指数不仅重...【详细内容】
2024-04-02  Search: 公募  点击:(10)  评论:(0)  加入收藏
122.65亿元!余额宝去年盈利居公募基金榜首
【深圳商报讯】(记者 詹钰叶)公募基金2023年年报收官,数据显示,2023年公募基金整体利润为-4347.74亿元,与上年1.45万亿元的亏损相比有所改善。受权益市场表现拖累,权益产品去年收...【详细内容】
2024-04-02  Search: 公募  点击:(13)  评论:(0)  加入收藏
2023年公募基金总规模突破27万亿元 管理费同比下降7.04%
本报记者 王 宁公募基金2023年年报披露正式收官,整体来看,公募基金总规模稳中有进,正式突破27万亿元关口,达到27.27万亿元;同时,费率改革成效显著,公募基金去年全年收取管理费共计1...【详细内容】
2024-04-02  Search: 公募  点击:(8)  评论:(0)  加入收藏
公募基金去年业绩陆续揭晓 多数下滑少数实现逆袭
证券时报记者 吴琦实习生 徐子雯随着近期交通银行、国海证券、招商银行、中信证券等上市金融机构2023年年报的披露,其控股、参股基金公司的经营情况也随之出炉。截至2024年3...【详细内容】
2024-03-28  Search: 公募  点击:(17)  评论:(0)  加入收藏
多家公募基金被驻场检查?权威回应来了
围绕公募监管,最近又见“小作文”纷飞。有传言称,北京、上海均有多家公募被地方证监局驻场检查。就此,中国证券报记者向业内权威人士求证了解到,监管部门对基金公司驻场检查并不...【详细内容】
2024-03-22  Search: 公募  点击:(14)  评论:(0)  加入收藏
超半数货基7日年化收益跌穿2%,部分公募开始限购
银行存款利率不断下调的同时,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跌穿2%重要关口。3月20日,LPR报价出炉,维持一年和五年期利率不变。其中,1年期LPR为3.45%,5年期以上LPR为3.95%。行业认为,当前...【详细内容】
2024-03-21  Search: 公募  点击:(19)  评论:(0)  加入收藏
▌简易百科推荐
如何应对基金降费?三大公募掌门人发声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公募基金行业中,降费已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关键因素。如何在降低费用的同时,保持基金发行的竞争力并创造优异业绩,成为各大基金公司亟待...【详细内容】
2024-04-14    中国基金报  Tags:基金降费   点击:(0)  评论:(0)  加入收藏
黄金ETF和黄金股ETF不一样
4月8日和9日有黄金股ETF连续跌停,因基金公司放开申购引发溢价回撤,投资者可能把黄金股ETF视为黄金ETF购买,所以才会溢价30%去买入黄金股ETF,这种买入显然不如直接去买黄金股,由此...【详细内容】
2024-04-10    北京商报  Tags:黄金ETF   点击:(6)  评论:(0)  加入收藏
头部公募试水比特币ETF 现货业务最快二季度落地
证券时报记者 安仲文多家头部基金公司正借助香港子公司曲线布局比特币ETF。证券时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包括嘉实基金香港子公司、南方基金香港子公司在内的多个机构正在申请和...【详细内容】
2024-04-08    证券时报  Tags:比特币ETF   点击:(7)  评论:(0)  加入收藏
但斌、董承非出手!扫货这些公募产品
近年来,公募基金的品种越来越丰富,已经成为各路资金的投资利器。近期披露的基金年报显示,许多私募都在大手笔购买公募基金,其中出现了但斌、董承非、周应波等多位私募大佬的身影...【详细内容】
2024-04-07    券商中国  Tags:但斌   点击:(13)  评论:(0)  加入收藏
公募业绩全部出炉 四类基金减亏 这类产品赚近2400亿
随着基金年报的完整披露,2023年公募基金的整体业绩情况也浮出水面。数据显示,2023年,债券型基金作为传统避风港资产的角色,以其稳定的收益特性成为市场亮点,产品总利润超过了货币...【详细内容】
2024-04-07    券商中国  Tags:公募   点击:(9)  评论:(0)  加入收藏
百亿私募持仓曝光,扎堆ETF有何玄机?
随着公募基金年报披露,最新机构ETF持仓中的私募ETF持仓,颇为值得关注。据私募排排网统计,截至2023年末,共368只私募基金现身290只上市公募基金的前十大持有人名单,其中包含223只E...【详细内容】
2024-04-06    每日经济新闻  Tags:私募   点击:(8)  评论:(0)  加入收藏
长线资金持基情况曝光 大举买入多只股票ETF
张大伟 制图多家机构认为,当前A股市场处于高性价比的底部区域,预计有更多长线资金借道股票ETF入场布局。随着基金2023年年报披露完毕,中央汇金、保险机构、外资等各路长线资金...【详细内容】
2024-04-03    上海证券报  Tags:ETF   点击:(11)  评论:(0)  加入收藏
主动权益基金一季度首尾收益差近70%
21世纪经济报道 黎雨辰经历过年初的低位开局,过去两个月来,主动权益基金重新走出一波回补行情。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31日,全市场可取得收益数据的主动权益基金共7610只(不同份...【详细内容】
2024-04-03    21世纪经济报道  Tags:主动权益基金   点击:(7)  评论:(0)  加入收藏
公募出现"罕见"一幕,释放什么信号?
公募基金作为买方机构,向来聚焦产业和公司基本面等中微观领域。但在4月1日A股喜迎开门红后,多家公募却罕见地聚焦到一项最新出炉的宏观经济指标上:PMI。3月制造业PMI指数不仅重...【详细内容】
2024-04-02    券商中国  Tags:公募   点击:(10)  评论:(0)  加入收藏
122.65亿元!余额宝去年盈利居公募基金榜首
【深圳商报讯】(记者 詹钰叶)公募基金2023年年报收官,数据显示,2023年公募基金整体利润为-4347.74亿元,与上年1.45万亿元的亏损相比有所改善。受权益市场表现拖累,权益产品去年收...【详细内容】
2024-04-02    深圳商报  Tags:余额宝   点击:(13)  评论:(0)  加入收藏
站内最新
站内热门
站内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