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脑百科 >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革命:“奇点”将至?

时间:2023-07-12 12:34:30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

人工智能革命除了可能会引发相似的社会问题外,还可能催生出智能时代特有的问题和风险。

2022年底,美国人工智能公司A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OpenAI推出ChatGPT,引发社会各界对人工智能的热议,更有甚者将其媲美蒸汽机、电力的出现,称之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回顾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动力为主导;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为特征;第三次科技革命以信息与计算机为表象;这三次科技革命,均极大提高了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

ChatGPT的出现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其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具有许多不同于传统工业产品的特点,这股由ChatGPT掀起的工业革命浪潮不论是从对人类产生的积极影响,还是给人类带来的风险与挑战角度来看,都与前三次工业革命有着显著差异,似乎预示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曙光。

人工智能革命的特点

人工智能产品与传统工业产品的最显著区别是它的“人智化”。1950年,计算机科学和密码学的先驱图灵在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中提出,在相互隔离的情况下,测试者(人)可以对被测试者(机器)随意提问,多次测试后,如果被测试的机器让每个参与者做出误判的次数超过30%,那么就可以认为这台机器具有人工智能。

虽然信息时代生产的许多“智能”产品还远达不到通过图灵测试的程度,但新时代中部分产品已经在人智化水平上有了明显提升。例如,科研人员在创造AlphaGo2.0时,摈弃了人类棋谱,放弃了对所有人类棋局“套路”的追索,仅输入基本的输赢规则,配合深度学习的方式,通过人工智能无数次的自我对弈探索围棋的最高境界,最终使AlphaGo到达全部人类棋手不可及的高度。

再以最近引发热议的ChatGPT为例,笔者在与ChatGPT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其在数理逻辑上犯下了低级错误,经几次指正后,ChatGPT便意识到问题所在,修正了原有回复,对原本的提问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如果说以往的“智能”产品只是一些模仿人类的小打小闹,那么新时代的AlphaGo和ChatGPT则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学习和自我修正能力,这就意味着脱离人类历史框架的真正的人工智能产品已经开始出现。

不论从投入还是产出的角度看,人工智能都强调数字要素的重要性。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用传统的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进行;信息革命中数字生产要素的投入已初见端倪;在人工智能革命中,数字要素的投入和使用将扩展至更大的生产规模、更多的应用场景。同时人工智能的每一次更新换代,都需要之前参数量的指数倍数据作为支持。例如,OpenAI公司2020年发布的GPT-3,训练参数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750亿个,而今年3月发布的GPT-4,据推测训练参数量超万亿。

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也将愈加广泛。2023年3月16日Microsoft 365 Copilot发布会上,微软(332.47, 0.64, 0.19%)正式宣布把OpenAI的GPT-4模型装入office套件中,推出全新的具有AI功能的Copilot,给无数职场人带来失业担忧。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在不远的将来,这股数字化与智能化的产业变革之风将从科技巨头开始,蔓延至整个科技行业,并逐渐席卷其他无数传统行业。

从工业革命的主导国家来看,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主要由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导,第三次的信息革命中日本、中国等国家开始崭露头角,人工智能革命很有可能延续这种趋势,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有望在本次工业革命中发挥重大影响。信息时代中我国对于5G技术的发展做作了突出贡献,在智慧城市、无人驾驶等结合5G与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的发展也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启示意义。在这一轮新的人工智能革命中,ChatGPT引发热议,我国百度(143.33, 0.38, 0.27%)公司随即宣布将推出类似项目“文心一言”,并在3月完成内测后对公众开放。本文暂且不论双方产品的具体区别与体验差异,值得期待的是,我国信息科技产业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壮大后,有望在本轮革命浪潮中发挥更积极的创新和引领作用。

人工智能革命的积极影响

历史上的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极大提高了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实现了世界经济的空前繁荣,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工厂这种机器生产为主的新型管理形式,使传统的农业、手工业完成了运用蒸汽动力进行机械化生产的转型;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于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允许诸多旧产业部门完成从蒸汽动力到电力动力的转变;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创造了互联网平台,连接了线下的实体经济与线上的虚拟经济。人工智能革命与以往的工业革命相比,影响范围将更加深远,在5G甚至未来6G网络技术的加持下,以人工智能、量子计算、3D打印和基因工程等为基石打造的新业态,可能将为世界经济注入巨大能量。

虽然前几次的工业革命浪潮都对科技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工业产品智能化水平的限制,这种贡献仅停留在消除重复体力劳动的阶段,而人工智能产品则开始触及脑力劳动的领域。ChatGPT可以进行信息收集和数据处理,甚至可以快速分析文献,显著减少撰写文章所需的时间。早在ChatGPT出现之前的2020年,几位美国生物学家就训练了一个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并利用该模型从超过1.07亿种分子中识别出了一个新型抗生素分子——halicin,能够对一些耐抗生素细菌显示出杀菌活性。

随着人工智能的持续发展,相信其对科技活动的重要性也会日益提升。目前,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模型虽然赋予机器“思考”的能力,但这种思考的特点却难以为人脑理解,未来随着机器在科研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不断加深,这种专属于机器的“思考”方式或许会对人类长期的思考方式发起冲击,创造出一种截然不同的科技发展范式。

人工智能革命的可能隐患

人工智能革命在产生众多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比以往的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更多隐患。前三次工业革命在提高生产力、开辟新产业的同时,也导致了贫富差距加剧、环境污染与犯罪等社会问题。人工智能革命除了可能会引发相似的社会问题外,还可能催生出智能时代特有的问题和风险。

首先是人工智能对人类安全的威胁。

信息时代的各种数字技术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模糊了个人隐私边界,滋生了众多新型电信犯罪手段。人工智能时代则有可能延续这种趋势,先进技术可能被少数人恶意使用进行网络攻击或犯罪,也可能导致社会资源和权力为部分非道德者所有。虽然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在过去的任何一次工业革命中,技术本身只具有工具性,不具备道德感,是技术使用者的道德判断决定了其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而在本次人工智能革命中,事实可能更为复杂。

虽然,现阶段的人工智能产品还未形成自己的道德标准,例如,ChatGPT在面对电车难题时,会给出“我没有自己的道德判断和观点”这类似乎令人安心的答案。但随着人智化水平的继续提升,人工智能产品的学习领域是否会超越行为本身而拓展到对行为意义的思考上?如果它们形成了自己的道德观,那它们的道德追求是否会和普通人类相同?不同的道德追求又是否会给人类带来一场浩劫?

其次是对人工智能替代人类的担忧。

人工智能模仿的是人的核心能力——思维能力,而当人工智能的模仿超过人类本身时,就会出现数字反噬人类的现象。微软宣布推出Copilot,掀起了社会舆论热潮,引得无数职场人发出“再也不能把熟练掌握Office写进简历”的感叹。虽然面对人工智能的挑战,也有人认为它只会取代重复性、套路性的脑力劳动,只要我们坚持学习和深度思考,就能够在智能时代的价值创造中拥有一席之地。但是,站在这个智能时代的起点上,我们无法知晓未来将会按照何种路径发展。

人工智能这种依托神经网络和海量数据的思考方式是难以被人类所理解的,那么我们遵循传统人脑思考方式想象出的“坚持学习+深度思考”的“生存之道”,是否如同科幻小说《三体》中在行星背阴面建造庇护所的行为,几百年的努力瞬间就会被一片二向箔的“降维打击”摧毁?

最后是人类的身份认同危机。

过去的三次工业革命创造的科技和经济成果已经让人类社会在几百年内取得了众多突破。例如在医学领域,一场流感再也无法轻松夺去个人的生命,听力的减轻和视觉的消退也有了解决之道,甚至对于发生在心脏、大脑等人体内部的疾病,现代医学也能够讨教一二,在这些过程中,不论是用于监测的医疗设备还是可植入人体的仿生器械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智能时代来临后,可以预见人工智能与生物科技技术的结合将推动现代医学走向更加高速的发展,届时各种疑难杂症或许都将轻而易举被治愈。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禁产生这样的忧虑:如果人体的所有缺陷都可以靠机器来弥补,那么人类又该如何定义?完全由机器生成的媲美人类的“无机人”是否也会变成现实?届时,完全无机的“人类”、半有机半无机的“人类”,以及依靠胎生繁衍的有机“人类”之间又该如何区分,或者是否有必要区分?

面对ChatGPT的诞生和它引领的这场人工智能革命,或许很多人都会产生疑问:这究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小小波澜,还是一个新宇宙演化的“奇点”?故事的结局往往不会写在开头,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要很久之后才会有定论,但也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答案就会揭晓。

(李磊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行为与政策模拟实验室教授,张超杰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球产业智能化对我国供应链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Tags:人工智能   点击:()  评论:()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及图片来自互联网,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内容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有任何标注错误或版权侵犯请与我们联系(Email:2595517585@qq.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相关推荐
人工智能革命除了可能会引发相似的社会问题外,还可能催生出智能时代特有的问题和风险。2022年底,美国人工智能公司OpenAI推出ChatGPT,引发社会各界对人工智能的热议,更有甚者将...【详细内容】
2023-07-12  Tags: 人工智能  点击:(0)  评论:(0)  加入收藏
IT之家 7 月 11 日消息,微软近日发布新闻稿,推出了名为可组合扩散模型(CoDi),这是一种独特的、基于可组合扩散的人工智能模型,其设计目标是互动和生成多模态内容。微软设计 CoDi...【详细内容】
2023-07-11  Tags: 人工智能  点击:(7)  评论:(0)  加入收藏
“百模大战”开打,未来谁将脱颖而出?在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大模型占据当仁不让的C位,国内外总计30余款大模型集体亮相,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其中既有来自企业巨头华为、百度、...【详细内容】
2023-07-09  Tags: 人工智能  点击:(16)  评论:(0)  加入收藏
 生成式人工智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的开场曲与往年一样炫酷。绚丽的灯光、舞动的3D机械手、生动的视频画面,配合着“90后”二胡演奏家兼作曲...【详细内容】
2023-07-08  Tags: 人工智能  点击:(15)  评论:(0)  加入收藏
劳动报记者 陈宁摄影 贡俊祺在展会现场,观众与机器人互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进入第六个年头,各行各业的变革正乘坐着数字化东风呼啸而来。当“人工智能会取代产业工人吗?”...【详细内容】
2023-07-07  Tags: 人工智能  点击:(17)  评论:(0)  加入收藏
中国新闻社 | 作者 李洋最近,人工智能领域相关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AI翻译的相关应用程序和软件也日益丰富。除了谷歌翻译等几款近年流行的翻译软件外,ChatGPT等新的AI工具也越...【详细内容】
2023-07-07  Tags: 人工智能  点击:(20)  评论:(0)  加入收藏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昨天(6日)在上海开幕。本届大会将集中展示在大模型、芯片、机器人等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应用。这款算力集群产品,是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镇馆之宝”,同时...【详细内容】
2023-07-07  Tags: 人工智能  点击:(14)  评论:(0)  加入收藏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被视为全球AI行业风向标。6日,在上海举行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参展企业数量、展览面积均创历届之最,首发首展新品达30余款,来自全球的超400家AI行业知名企...【详细内容】
2023-07-07  Tags: 人工智能  点击:(18)  评论:(0)  加入收藏
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开幕说了些什么?每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行业大佬们都会带着不同的角色、身份与立场对AI这一颠覆性的概念发表看法。我们从今年人工智能大会开幕的4组...【详细内容】
2023-07-07  Tags: 人工智能  点击:(13)  评论:(0)  加入收藏
特斯拉CEO马斯克(图片来源:钛媒体App编辑拍摄)随着ChatGPT引发中国 AI 大模型热潮,以及美国对中国 AI 实施权利竞争等因素下,世界人工智能行业走向何方?7月6日,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详细内容】
2023-07-06  Tags: 人工智能  点击:(16)  评论:(0)  加入收藏
▌简易百科推荐
人工智能革命除了可能会引发相似的社会问题外,还可能催生出智能时代特有的问题和风险。2022年底,美国人工智能公司OpenAI推出ChatGPT,引发社会各界对人工智能的热议,更有甚者将...【详细内容】
2023-07-12    第一财经  Tags:人工智能   点击:(0)  评论:(0)  加入收藏
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创作者 | 吕敬之编辑 | 曹 杨在过去的200多天中,科技领域什么最火?如果ChatGPT排第二,估计没谁敢排第一。今年2月,央视财经报道,ChatGPT仅推出两个月,月活...【详细内容】
2023-07-12    燃次元  Tags:AI赚钱   点击:(0)  评论:(0)  加入收藏
就在刚刚,王小川的开源大模型又有了新动作——百川智能,正式发布130亿参数通用大语言模型(Baichuan-13B-Base)。...【详细内容】
2023-07-11    凹非寺  Tags:大模型   点击:(9)  评论:(0)  加入收藏
引言 又几个月过去了,大模型(LLM)行业有什么新进展、新趋势?(0)总结——太长不看关键结论:开源社区模型不具备真正智能,更好的小模型来自大模型的 Scale DownGPT-4模型信...【详细内容】
2023-07-11   鹤啸九天的科技思考  企鹅号  Tags:LLM   点击:(8)  评论:(0)  加入收藏
最近,ChatGPT对GPT Plus用户开放了Code Interpreter功能,这次看起来并没有掀起很多讨论,可能是Code Interpreter这个名字起的太差了。简单的说,这个功能就是一个在ChatGPT上的代...【详细内容】
2023-07-11   TechVerse  企鹅号  Tags:ChatGPT   点击:(7)  评论:(0)  加入收藏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多家企业展示AI大模型产品和应用出品 | 搜狐科技作者 | 梁昌均编辑 | 杨锦“看得多、投得少”,“观望气氛比较浓厚”。谈及投资机构今年对AI大模型创...【详细内容】
2023-07-11    搜狐科技  Tags:AI大模型   点击:(5)  评论:(0)  加入收藏
作者:范昕茹 来源:IT时报2023年是亚马逊云科技进入中国的第十年。十年间,亚马逊云科技见证了中国云计算产业的萌芽,并通过持续引进云计算的最新技术和理念,助力中国千行百业的数...【详细内容】
2023-07-11    IT时报  Tags:AIGC   点击:(7)  评论:(0)  加入收藏
撰文 | 文烨豪来源 | 光子星球过去两年,消费电子赛道始终被笼罩在长夜之中,任由刺骨的寒风呼啸而过——纵使是苹果这样的赢家,也试图通过Vision Pro开启新故事。然而...【详细内容】
2023-07-11    光子星球   Tags:AI   点击:(8)  评论:(0)  加入收藏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虽然已经闭幕,但由ChatGPT掀起的大模型热潮还将继续涌动,人工智能的布局和探索也将是近些年的一大主题。“先上牌桌”“抢下先手棋”是掀起这一轮“百模...【详细内容】
2023-07-11    国际金融报  Tags:AI   点击:(7)  评论:(0)  加入收藏
译者 | 李睿如今,很多企业高管都将人工智能视为未来发展方向,许多技术领导者也将ChatGPT视为人工智能的代名词。但是OpenAI的旗舰产品ChatGPT并不是唯一的大型语言模型—...【详细内容】
2023-07-10    51CTO  Tags:大型语言模型   点击:(13)  评论:(0)  加入收藏
站内最新
站内热门
站内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