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其它 > 文化

为什么说老家河南?看看这些源自河南的姓氏,有没有你的?

时间:2021-09-10 14:12:30  来源:  作者:潇湘夜雨话桑麻

诗和远方,豫见美好! 豫见中国,老家河南!

在96年出版的《中华姓氏大词典》一书中,收录了我国的11969个姓氏。其中有4925个姓氏没有标注来源,有2224个姓氏属于少数民族姓氏;除去这两个部分,剩下4820个姓氏属于汉族姓氏,这其中有1834个姓氏源自于河南。姓氏人口排名的前120个大姓,占比中国总人数11.7亿,其中有97个姓氏源于河南(全部源于52个,部分源于45);范围缩小到百家姓的范畴,前100大姓,83姓都源自于河南(全部源于40,部分源于43)。

为什么说老家河南?看看这些源自河南的姓氏,有没有你的?

老家河南

今天咱们挑选几个我们常见的大姓来聊一聊。一提《百家姓》,大家张口就来:“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目前姓氏排名前五位的是:“王、李、张、刘、陈”。这五大姓氏总人口超过4个亿,其中王、李二姓的分别过亿。王姓1.015亿,超越李姓60余万,李姓1.009亿。

我们先从五大姓说起。

王姓

如果你是王姓,应该感到自豪,首先恭喜你,祖上厉害了。“王者之后,曰王氏”,王族后裔皆称“王”,王姓几乎都出自帝王之家,因为朝代的更替,每朝王族灭亡之后,其后代子孙就以王为姓氏。

源自于河南的王姓有两支,第一支,出自洛阳偃师,源于姬姓之王氏,。东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谏被废为庶人,但是其子宗敬(宗恭)非常争气,任东周的司徒,世人称其“王家”,其后世子孙便以王为姓氏。

姬姓之王这一支非常厉害,出了两个非常有名的郡望,一个是琅琊王氏,一个是太原王氏。河南王姓第二支,出自河南新乡卫辉,与林姓有关,这支王姓我们介绍林姓的时候介绍。

李姓

发源于河南周口的鹿邑,李姓从“理”姓而来。说道李姓,我们要提到一个人,我们“中国司法始祖”,叫皋陶,他是尧帝时期的司法长官---大理,处理案子从未出错,后世子孙世袭大理职务,以官职“理”为姓。

到了商纣王时期,理氏子孙理征,因为执法刚正不阿,直言规劝,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子理利贞随母契合氏一路逃到豫西伊侯之墟,今洛阳偃师伊河流域,当地李树很多,正值果实成熟,母子二人靠采食树上的果子保全了姓名。

随后又从豫西伊河流域迁到豫东的鹿邑安家,为感激木子救命之恩,同时躲避商纣的追捕,加上“理”“李”同音,自利贞开始改“理”为“李”,就是李姓的始祖。

李姓源于河南周口鹿邑,提到鹿邑,必须要提的是河南名人之一,在河南名人堂排名相当靠前的一位名人,他就是李利贞的第11世孙,大名鼎鼎的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

老子的活动轨迹,从东到西横贯整个河南。出生于豫东,然后到洛阳做了东周王城的守藏史,相当于我们现在国家图书馆的馆长。我们说道家源于洛阳,因为道家创始人物老子的主要思想形成于洛阳。

老子他有个铁粉,就是先圣孔子,孔夫子一生追求“克己复礼”,这个礼指的就是大道之礼,周礼,周公制礼作乐。当孔子听闻老子先生熟悉周朝礼仪制度,在34岁这年,听闻远方有你,动身跋涉千里,千里迢迢从鲁国来到洛阳问礼于老子。

为什么说老家河南?看看这些源自河南的姓氏,有没有你的?

礼,孔子一生的追求

至今洛阳老城仍有一个“孔子入周问礼”的石碑,来记载这段历史。孔子拜别老子之后,对弟子说了这样的话:“鸟在天上飞,弓箭可以射下;鱼在水里游,我知道张网可以把它捕到;唯独神话传说中的龙时隐时现,来无影,去无踪,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什么时候就又不见了,我今天见到的这位老子先生就像神话传说中的龙一样…老聃,真乃吾师也。”

老子一生造诣之高,留给河南最后的辉煌,就是骑着他的青牛悠悠西去,西出函谷关,留下了紫气东来以及道家名篇《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大家有机会,一定要到河南三门峡函谷关景区观赏。

张姓

张姓的发源地在河南的濮阳,他的始祖叫“挥公”。挥公和五帝之一的颛顼同为轩辕黄帝的孙子,颛顼都帝丘,就是今天濮阳。我们今天的人打发时间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K歌、追剧、刷抖音,那么古人特别是远古时代,没有什么娱乐项目,做什么?我们形容一个人懂得多,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所以我们的先民除了努力的活着之外,唯一的娱乐方式就是观日月星辰,四时交替,河流山川,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所以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知识财富。

为什么说老家河南?看看这些源自河南的姓氏,有没有你的?

五大姓氏

据说,有一天晚上,挥公躺着河边的草地上看星星。忽然他发现西北方向有一组星座形状非常独特,其中八颗星星呈弧形排列,正前方中间一颗星星非常闪耀,好像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它身上。挥公根据这一组星星的形状发明了冷兵器时代,杀伤力极强的武器:弓箭。被颛顼帝封为:弓正长官,张姓就是这样来的。

大家说挥公看见的这个是什么星座?不是射手座,学名:弧矢星。

大文豪苏东坡的词大家都很喜欢,尤其一首《江城子》,不是情深意切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那首《江城子》,而是豪放的那一首: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对着射天狼的就是这个星座弧矢星。

刘姓

文刀刘的发源地是河南平顶山的鲁山,刘姓的始祖是三皇五帝中的帝尧后裔,叫刘累。有句话叫“天生刘累”,据说,他天生手掌中有“刘累”二字,家人为其取名:刘累。因精通养龙驯化龙的本领,被夏朝第十三代王孔甲封为御龙氏,专门负责替孔甲养龙,养龙之地在今偃师南。

有一天,一不小心、饲养不善,把一条龙养死了。怕孔甲治罪,带着家眷就逃到了今天平顶山境内,鲁山脚下,在鲁山定居了下来,后世子孙就以刘为姓。

陈姓

皇帝神兵阵,舜后万世陈。

陈姓的发源地在今天河南淮阳,陈姓的祖先叫妫满,三皇五帝中的舜帝居妫水,后代以妫为姓,周朝时期,周王大封天下,分封诸侯,将妫满封于太昊之墟也就是今天的淮阳,建立陈国,奉祀舜帝香火,后被楚国所灭,后世以陈为姓氏。

胡姓

古月胡的一支,也出自妫满。因妫满死后谥号“胡公”,妫满又被后人称为“胡公满”,所以后世子孙当中就有一支以“胡”为姓氏,所以淮阳也是胡姓的发源地之一。

为什么说老家河南?看看这些源自河南的姓氏,有没有你的?

淮阳龙湖

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海外四大姓,同样源自河南。

陈姓无需多讲,得姓始祖陈胡公,发源于宛丘淮阳,望于固始,盛于颍川许昌,南开闽章,遍及全球,成为海外华人四大姓之一。

林姓

天下林姓出卫辉,卫辉林姓遍天下。

林姓的发源地在今天河南新乡的卫辉和鹤壁的淇县。

讲到林姓,我们把思绪回到3000年前的商朝,商朝的最后一个王叫帝辛,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商纣王。他宠信美女苏妲己,修建朝歌城,流酒为池,悬肉为林,过着“酒池肉林”、朝朝暮暮听歌看舞的奢靡生活。由于他荒淫无道,残害忠良,王叔比干连同他的哥哥微子和另外一个叔父箕子一起进谏。

微子直谏纣王不采纳,微子抱着祖先的牌位远走他乡;箕子进谏,纣王剪去他的头发并把他囚禁起来;大臣辛甲连续进谏75次,纣王都不采纳,最终辛甲投奔文王而去。

比干王叔恪守忠臣信条连续三天上殿劝谏纣王,纣王恼羞成怒,说: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意思是,王叔既然是圣人,那就把你的七窍玲珑心让孤看看吧!就这样比干王叔剖心死谏。

看过《封神榜》的小伙伴们还记得这样一个细节,姜子牙已经提前算出比干的劫难,于是给了他一道符咒,并且叮嘱他,如遇不测,怀揣符咒,不要言语,出城门南行,到心地就可以化险为夷。比干王叔剖心死谏之后,记得姜子牙的叮嘱,怀揣符咒,掩袍不语,出朝歌城纵马南行。

为什么说老家河南?看看这些源自河南的姓氏,有没有你的?

卫辉比干庙

眼看就要到心地了,碰见千年狐狸精苏妲己变得老太太在叫卖无心菜。比干王叔忍不住开口讲话了:“老妇人,此菜无心可以活,人若无心会如何?”苏妲己一语道破天机,回答:“菜没心能活,人若无心,必死无疑。”讲完后,比干王叔口吐鲜血,坠马而亡。

霎那间,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将比干王叔的尸体就地掩埋。这也就是比干墓被称为“天葬墓”的来历。比干王叔倒地身亡的地方在卫辉,比干庙,比干墓都在这里,心地在哪里呢?心地就是今天的新乡市,新乡卫辉之间只隔了20公里,距离已经很短了,如果比干王叔没有开口讲话,可能历史就要改写了。

比干死后,正妃妫陈氏已身怀六甲,在4个宫女的帮助之下逃到了牧野荒郊的太行山下一个小山洞里,生下了一个小孩,此时穷追不舍的商朝追兵,也到达了此地,纣王追兵赶到问这孩子姓什么,这个孩子应该姓什么呢?比干姓什么?比干是商王后裔,商朝王室皆以“子”姓,所以比干姓子。但是陈氏当然不能说这个孩子是比干王叔血脉,姓子,她看到山洞门口石头旁并排长了两棵树,急中生智,出口答道:“小孩姓林名坚,叫林坚。”林坚就是林姓的始祖。

后来周武王伐纣灭商之后,希望自己朝中多忠臣良将,给与比干王叔高度赞誉,又将林坚召回,正式赐予“林”姓,而且封他为“清河公”,给与封地,来祭祀比干的香火。比干嫡子林坚被封为清河公之后,他庶出的儿子来到卫辉给他守墓,因为比干属于王族后裔,所以庶出的这一支子孙,以子姓之王的王作为自己是姓氏,这也是河南王姓的第二支。

林姓发展到后来,分为南林和北林。

北林,是比干王叔的第24世孙林放,后世称林放公,他曾是孔子七十二贤人之一,以知礼著称,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南林,是比干王叔第56代孙,林禄公,这一支林姓是目前国内林姓最大的一支,他的根源在今天福建莆田,莆田是南林的发源地,始祖就是林禄公,开闽始祖。林禄公传至第22代,出现了一位女性,也就是比干王叔的第78代孙女,叫林默娘。因为这个女孩儿出生之后,不哭不闹不说话,取名:林默娘,她从十几岁开始就在海上保护渔民,在她28岁九月初九这一天,因为保护海上渔民,被龙卷风卷走,下落不明,所以沿海居民对她立庙奉寺,这就是我们所讲的天后、天妃,海上保护神---妈祖。福建梅州岛的妈祖庙是全国妈祖庙的祖庭,妈祖是沿海地区信奉最广泛的女神。

黄姓

黄姓的发源地在今天河南信阳的潢川,古黄国的所在地。东夷族伯夷被舜帝赐“赢”姓,后代分出14支,叫做“赢姓十四氏”,其中就有“黄”姓。黄姓始祖在商末周初于潢川建立黄国。公元前648年,黄国被楚成王所灭,所以黄国国民以国为姓氏,后代称之“黄姓”。为了方便管理黄国遗民,楚成王把黄国居民迁到今天湖北省境内便于管理,像今天湖北的黄冈、黄梅、黄陂等带黄的地名,大都跟古黄国的遗民有关。在所有黄国名人当中,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就是春申君黄歇。

说到这里,我很喜欢和上海的朋友开玩笑,让他们感谢河南人。他们也会问:“为什么这么说?”我说:“上海简称“申”是不?发展靠着黄浦江对吧?”上海的朋友说:“对呀,没错,这跟河南又有什么关系呢?”。

为什么说老家河南?看看这些源自河南的姓氏,有没有你的?

黄浦江

看过《芈月传》的小伙伴们,知道芈月有个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小哥哥—黄歇。电视剧里面刻画的黄歇有点弱,其实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春申君是相当厉害的人物。“战国四君子”:窃符救赵的魏国信陵君魏无忌、邯郸解围的赵国平原君赵胜、鸡鸣狗盗的齐国孟尝君文田,剩下的这个就是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除了黄歇,其他三位皆为君王后代。黄歇是黄国贵族之后,后在楚国做了楚考烈王的国相,封“春申君”,因为他是黄国的后代,又是黄国贵族之后,所以楚王最早把他封回了古黄国所在地潢川,今潢川县下面的“春申镇”就源于此。

后来黄歇的封地由潢川改封今江苏苏州一带,黄歇到了当地,兴修水利,为当地百姓修了一条水渠,方便民生,深受百姓爱戴,百姓为了纪念他,就把他所修的这条水渠,命名为“黄歇浦”,也就是今黄浦江前身。所以上海简称“申”,还有春申路,河南南部信阳也简称“申”就是这个原因。

郑姓

郑姓起源于河南新郑和荥阳。

新郑的郑,不指郑州的郑,新郑的郑指的是郑国的郑,郑州的郑最早出现于公元583年,隋文帝开皇三年,隋文帝杨坚在此设州,称为郑州。所以新郑与郑州之间是毫无关系的。

西周实行“分封制”,我们说一个人思想顽固不开化,说他是个老封建,封建就来自于西周的分封制,叫“封邦建国”,也就我们经常说的“封建”一词的来历。

周武王建立周朝开始,西周封了大大小小71个诸侯国,而郑国是西周所封的最后一个诸侯国。周宣王姬静封其第姬友于郑国,在今天陕西华县东,这是西周的最后一个诸侯国,姬友即郑桓公。

西周末年,周幽王宠信美女褒姒,褒姒是一个冰美人,周幽王为了博得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犬戎攻破镐京,直接导致了西周灭亡,郑桓公也在护国战争中牺牲了。他的儿子郑武公继承了诸侯位,于公元前770保驾周平王东迁洛阳,平王东迁洛阳,郑武公也必须给自己谋得一席之地,而他的父亲郑桓公提前两年就已经为儿子相中了一块地方,就是今天的荥阳、新密一带,这里当时有两个诸侯国,荥阳东北的东虢国,以及新密的郐国,郑武公一并消灭了这两个国家,重新建立了郑国,为了区别于陕西华阴的“郑国”,将新建之国称之“新郑”。

郑桓公可以说是一个眼光独到之人,找了一块人杰地灵的地方。我们讲古文化,古文化有个约定成俗的规定,以它的首发地来命名。像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等都是如此,我们史前文化公元前1万年至公元前5000前之间的这一段空白,就被发现于新郑裴李岗村的裴李岗文化填充了,同时也填充了我国仰韶文化以前新时期时代早期的一段空白,横跨了7200年-9000年的一个文化。

为什么说老家河南?看看这些源自河南的姓氏,有没有你的?

贾湖骨笛

贾湖骨笛、石磨盘、石磨棒等都是出土于裴李岗文化,往下走,5000年前的黄帝诞生于轩辕丘,今天的新郑黄帝故里。2600年前郑国宰相子产就提出了东道主、宾至如归,表明了这里的文化空前发达。

我们知道诗经包括风、雅、颂,风指的是国风,国风当中有一风叫“郑风”,郑风当中描述了很多这里的漂亮景观,我们会想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其东门,有女如云”,我们现在所说的美女如云一词,便来自这里。还有我们所说的买椟还珠、唯命是从、弦高救郑、不到黄泉永不相见,以及孔夫子当年逃到郑国,被郑国人形容为“累累若丧家之犬”,丧家之犬也出自这里。

可惜的是,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所灭,后世之人便以国为姓为郑姓。今天大家在新郑市区还能看到“郑韩故城”遗址,就是这个原因。

郭姓

郭姓的发源地在河南的三门峡。

刚我们提到了郑武公当年抢地盘的时候灭了一个东虢,东虢对应的还有西虢,后来又发展成了南虢、北虢。在这里要说的是三门峡的虢国,三门峡的虢国博物馆是建立在虢国墓地遗址之上,虢国墓地的发现填充了西周考古史上的空白,虢季、虢仲两个国君墓葬出土的文物,几乎装点了河南博物院的一个展厅。我们说的三门峡虢国就是西虢,东、西两虢国都出自于周武王叔叔封地。西虢最早的封地在陕西宝鸡附近,后来把河南三门峡境内的焦国(今三门峡陕县)灭掉之后,把西虢迁到三门峡这一带,跨黄河两岸建立。

东虢被郑国所灭,其后裔虢序被周平王封于山西平陆一带。西虢东迁三门峡,和东虢后裔的地盘相互为邻,被称为“南虢”和“北虢”。因北虢地盘太小,实力太弱,和南虢融为一体了。

“虢”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虢字就是一只张牙舞爪的老虎与一柄手执的叉在搏斗。虢,徒手搏虎、崇尚武力。虢国的军事力量是非常强大的,经常为周天子东征西讨、保驾护航,是周王室的扛鼎之臂、战车横扫大河上下,所以今天当我们现在虢国墓车马坑遗址面前,还能感受到:“车辚辚、马潇潇”的恢弘气势。

可惜的是,这么强大的虢国,最终于公元前658年被晋国所灭,给我们留下了“假道灭虢”、“假虞灭虢”,“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虢国灭亡之后,国民就以虢为姓,因虢与郭同音,所以虢转为郭,郭姓的发源地就是今天河南的三门峡。

蔡姓

蔡姓的发源地在河南的上蔡县。

周武王封其蔡叔度于这里,建立蔡国。历史上的管蔡之乱,三监之乱指的就是他连同管国(今郑州)管叔鲜和山西霍州的霍叔度连同武庚发动的叛乱。最终管叔鲜和武庚被杀,霍叔被废为庶人,蔡叔度被捉软禁不久抑郁而终。

武王伐纣灭商之后,微子求情,武王没有斩草除根,将纣王之子武庚封于殷商旧地,今安阳一带,采取以殷制殷的政策,利用武庚通知殷商旧民。同时派了他的三个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在安阳附近建立三国以监视武庚,史称三监。武王灭商后不久便病逝,周公摄政,引起三监的猜疑忌惮,武庚见机拉拢三监,发动叛乱,周王朝面临内忧外患,周公东征,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废霍叔为庶民,平定三监之乱。

蔡叔之子蔡仲,名胡,因“率徳驯善”,不与其父同流合污,周公便让蔡仲续封于蔡国,奉祀蔡叔。最后战国时期,蔡国被楚国所灭,后蔡国子民以国为姓氏。

宋姓

宋姓的发源地在今天河南商丘。

为什么说老家河南?看看这些源自河南的姓氏,有没有你的?

三商之源

宋国的第一代国主就是微子启,商纣王的哥哥,子启最早的封地在今天山东境内,封于山东境内的微地,所以“子启”又叫“微子启”,并不是他姓微,而是他封地在微,今天山东境内有个景区叫微山湖,可能跟微子启有关。

前面我们提到过他离纣王远走他乡。周武王灭商后,他让宗族之人带着商族宗庙祖先的祭器,抬着棺木,捆绑双手,赤裸上身,跪求武王保全商族的香火,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灭国不灭祀”,武王答应他的请求封商纣之子武庚于“殷”地。

因为三监之乱,武庚等都被周公镇压,因微子不与武庚同流合污,没有参与叛乱,毕恭毕敬,周公就把他封于商之旧都,也就是商族的发源地—商丘,建立了宋国。公元前286年,齐、楚、魏联手灭宋,宋国灭亡后,子民以国为姓氏。

许姓

许姓的发源地在河南许昌登封。

许姓的始祖是许由,许由是远古时代许族部落的首领,他带领着部落主要活动于今河南许昌、登封一带,所以许姓出自河南的许昌和登封。

为什么说老家河南?看看这些源自河南的姓氏,有没有你的?

许昌

许由亲政爱民,德行操守可见一斑。因为他有贤德的美名,帝尧听闻许由的名声,想禅位于他,于是派人去请许由,许由不听不从,躲到箕山脚下;帝尧一看,许由人品果真不错,还不死心,又派人去请许由,许给他“九州牧长”的官职。

许由还是不听,他觉得帝尧让位给自己的言语污染了自己的耳朵,直接跑到颍河边,临水洗耳,这也是“洗耳恭听”的来历。后世的隐士高人,都把许由称为隐士的鼻祖,淡泊名利的代表。所以说许姓的发源地,是河南的许昌和登封。

叶姓

叶姓的发源地是河南平顶山叶县。

为什么说老家河南?看看这些源自河南的姓氏,有没有你的?

叶县县衙

叶姓的始祖不姓叶,姓“沈”,名“诸梁”。其父春秋时楚国武将左司马沈尹戎,在与吴军对战中战死沙场,楚昭王有感于其父的的功绩,封沈诸梁于叶邑,食采于叶,也就是今天河南平顶山叶县。沈诸梁在叶县任职叶邑尹,因“楚邑大夫皆称公”,楚国封君皆称公,所以叶地百姓尊称其为“叶公”。

说到叶公,大家都会想起“叶公好龙”,说的是表里不如一,其实历史上叶公是一位勤政爱民颇有作为的好官,叶公在叶邑治水开田,平定白公之乱,官至楚国宰相,深受百姓爱戴,他的后世子孙就以叶为姓氏。

除了这些大的姓氏,另外夏、尹、商、吕、邱、苏等姓都出自河南。

夏姓

夏姓发源地河南开封杞县和淮阳。

夏姓来源有两支,一支是,商汤灭夏之后,封夏禹后裔东楼公于今天河南开封的杞县,他的后代以夏朝国号为姓,称为夏后氏。

夏姓的另一支,是西周初年实行分封制,舜帝后裔妫满被封于河南淮阳建立陈国,传至第16位君主为陈宣公, 陈宣公有个儿子叫少西,字子夏,他的孙子征舒,射杀陈灵公,自立为侯,自征舒之后,以祖父少西的字子夏为姓,为夏姓由来。

尹姓

尹姓发源地河南洛阳宜阳县和新安县。

上古时期,少昊有个儿子名殷,任工正之职,被封于尹城,今天河南洛阳宜阳县西北、新安县东南,他的子孙世袭工正之职,后人以地名为姓氏,就是尹氏。

商姓

商姓发源地河南商丘。

上古时期,尧帝继位之后,封他的兄弟契(姓子)于商邑,今河南商丘,建立商国,后来成汤灭夏建立商朝,至商纣王时,大臣商容,以国为姓,武王伐纣灭商之后,商容和商朝王族子孙皆以商为姓。

吕姓

吕姓发源地河南南阳。

上古时期,炎帝的后裔伯夷,四岳始祖,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在虞、夏之际被封于吕,建立侯爵吕国,称吕侯。吕国在今天河南南阳西边。春秋初期,公元前688年,被楚国所灭,吕国后裔以国为姓。

邱姓

邱与丘同音,作为姓氏,古代通用。

丘姓的发源有两支,一支出自山东淄博一带,姜太公因辅佐武王伐纣灭商有功,被封于齐地,建立齐国,都营丘,今淄博临淄以北,后来齐国迁都之后,子孙有一部分留在营丘,以地名为姓。

丘姓另一支源于河南淮阳。西周初年舜帝后裔妫满被分封于陈国,陈国有一地方名宛丘,在今天淮阳县东南,居住在这里的人以地名为姓,称丘氏。

丘姓写作邱,有两个原因,一是古代用作地名的丘,有时候也写作“邱”。二是因为避孔子的名讳。孔子姓孔,名丘,春秋时代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推崇为“圣人”,为了避圣人名讳,雍正三年(1725年),朝廷发布通知,除四书五经外,凡遇丘字,一律加右耳旁,写作“邱”。地名的丘字就变成了“邱”。民国初年,丘逢甲倡议恢复本姓,得到了闽粤族人响应,但是仍有沿用邱姓的,所以形成了邱、丘并存的局面。

苏姓

苏姓地方发源地在河南济源。苏姓的始祖是陆终的长子昆吾。

上古时期,颛顼帝有玄孙陆终,陆终有6个儿子,长子昆吾,昆吾有个儿子在夏代中叶被封于苏国,今河南济源西北。公元650年,苏国被狄国所灭,子孙以国为姓,为苏姓。

姓氏合二为一,那用什么来区分高低贵贱呢?顺应而出了一个词:郡望。郡望也叫地望,一般指魏晋至隋唐时期,某地人才辈出、人丁兴旺,为世人所仰望的这种世家大族就是郡望,用来区别职位的高低贵贱,这些郡望的士族被称为高门大户。我们讲门第讲出身,一直到隋朝实行科举考试制度,才可以不拘一格降人才。

而隋朝之前,实行九品中正制,看门第,看家世,一个人想做官,想跨越士族阶层,那是不可能是事,因为只有士族大家被称为高门,高门才可以出仕做官,相对来讲的贫民就被称为寒门,也被称为庶族,而士族和庶族是不能通婚的。我们看过一个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面把嫡出、庶出讲得淋漓尽致,这就是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所以,郡望是来区分一个人的家世、出身、门第的,我们有句话说:“寒门无贵子,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

郡望发展到后来又出现了一个名词:堂号。堂号是具体到某个姓氏的其中一支或者说一房也行,就是旧时一家一族的称号。

关于郡望和堂号方便大家理解,举个例子:杨姓。杨姓不出自河南,杨姓源于今天山西洪洞县,杨氏在山西发源以后,迁到了全国各地,有一支迁到了今河南三门峡灵宝市东北,灵宝以前叫弘农郡,迁到弘农郡的这支杨氏人丁兴旺、名人辈出。

弘农杨氏到了东汉时出了个了不起的人物,叫杨震,杨震年少好学,博览群经,知识渊博,被称之为“关西孔子”,东汉时官至太尉司徒等职位,其子孙世代出任大官,所以“弘农杨氏”就是我们所说的为当地所仰望,他的子孙后代觉得非常荣耀就称自己这支为“关西堂”。

姓氏这么多,他的起源有多少呢?姓氏的起源大约14种之多。

前面我们提到的郑姓、蔡姓、陈姓、宋姓、黄姓等这些姓氏是以国为姓。西周实行分封制,就大大小小封了71个诸侯国,河南境内都有60多个,后来这些诸侯国灭亡之后,后世子孙就以国为姓了,这也是河南姓氏当中,以国为姓居多的原因。

还有以居住地为姓氏:比如,黄帝生于姬水流域,所以姓姬;炎帝居姜水流域所以姓姜;舜生姚墟而得姓姚,舜居妫水又而得姓妫;

我们学过一篇文章叫东郭先生和狼,郭,指的是外城,像指示方位的东郭、西郭、南郭和北郭,只要出现这些姓氏的,肯定都是居住于外城的东南西北附近;还有一个姓“门”,城门的门,本意指的就是城门,我们会想到一个人西门庆,西门氏,西门氏出自春秋时期的郑国,春秋郑国有一位大夫居住在西城门,所以他以“西门”为姓氏。

以封地为姓氏:展禽食邑于柳下(今濮阳境内)而得柳姓;沈诸梁封叶邑而得叶姓;还有以官职为姓氏,司空、司马、司徒就是以官职为姓,掌管历史资料档案的吏官,史官后代得姓史;掌管祭祀的当中有一个祝官,他的后代以祝为姓;管钱的后代姓钱;周代乐官“钟师”后代姓钟等。

以百工技艺专长为姓氏:比如巫师后代,夏商周三代之间能沟通天地人神的巫师,他们的后代就姓巫,有个著名歌手叫巫启贤,他的祖上估计就是姓巫;以占卜为特长的,后代姓卜。

另外以手工艺为代表的百工技艺中我们提到“殷商遗民十三姓”,武王伐纣灭商之后,殷商遗民当中以手工业见长的,叫殷商遗民十三姓,例如,你有扎篱笆墙手艺人的,后代姓樊,樊字中间的两个叉号很形象;制绳的后代,不姓绳,姓索;制陶的手艺人,后代姓陶;马缨工后代姓繁等等。

因避讳或避难而改姓:如避汉明帝刘庄的庄,庄姓改严姓;避孔丘的“丘”,丘姓改“邱”姓等。还有少数民族改姓,这里我们举例北魏孝文帝改姓。

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在汉政策当中,有一项就是改汉姓,孝文帝以身作则,率先把自己的拓跋姓改为“元”姓。同时改了是个汉族大姓,据魏书记载,孝文帝一共改了鲜卑族114姓为汉姓,例如改纥(he)骨氏为“胡”姓、普氏改为“周”姓等十大贵族姓氏…大致我们就说这么多。

我们讲一句话:“中华上下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大家说这句话片面了点,其实不然。中华姓氏很庞大11969个,浓缩到120大姓,中国人口当中,120大姓占比80%将近11.7亿。

而这120大姓基本出自三族四帝,即:炎帝族、黄帝族和东夷族;四帝:炎帝、黄帝、太昊、少昊。相传黄帝25子,得姓者14人12姓,仅仅黄帝儿子这一代就有12个姓氏,我们说的夏商周都是他的后裔。

这12姓又派生出510个姓氏。炎黄二帝联合之后形成华夏族主体,又吸收周围的苗、蛮、东夷等部落,几乎涵盖了华夏族所有的主体姓氏,所以我们常说寻根问祖河南拜。

寻根问祖河南拜,中原人外迁。

中国历史上公认的因战乱而发生的大规模人口南迁有三次,西晋末年晋元帝司马睿渡江,定都建康建立东晋;唐安史之乱后,中原士族避乱南徙;北宋末年,宋高宗衣冠南渡,以临安为行都建立南宋。

而中原人的外迁基本上都是往南走的,总结起来,有五次大的迁移。

第一次是东晋末年永嘉之乱以后,北方战乱不休,五胡乱华,中原地区的王室贵族随着东晋王室的南迁,也开始南下。主要是由河南迁至鄂豫皖交界处,以及皖赣边界沿长江南北两岸。

唐朝中原人南迁有三次。

唐初,唐高宗669年,闽粤交界的漳州一带(泉州、潮州)发生蛮獠啸乱,民不聊生,光州固始人(光州,今潢川,固始隶属光州)陈政奉命前往平乱,公元677年陈政去世,他的儿子陈元光代父领兵,平定闽南。陈政、陈元光父子及所率将士定居闽粤,与当地人共同开发闽南,随陈元光父子从固始进入闽粤的有58姓,陈元光奏请朝廷在此开州设县,朝廷设一州两县(漳州,漳浦县和怀恩县),陈元光被武则天封为首任漳州刺史,史称“开漳圣王”。

唐中,安史之乱爆发,黄河流域大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被迫南迁,对于战乱后的人口描述,史称“四海南奔似永嘉”。

唐末,固始人王潮、王审知(秦将王翦王贲之后)兄弟二人转战入闽,进入福建,被称为闽王,兄弟二人带领27姓进入福建,所以今天很多福建一带人说自己是中原人,原因在这里。

第五次中原人南迁就是宋高宗的衣冠南渡。衣冠南渡持续了40多年,讲起来很简单,八个字:靖康之难,衣冠南渡。这八个字包含了河南人的一声叹息,一声无奈,为什么?因为衣冠南渡和靖康之难把中原画上了一个句号,化成了一个零。中原累计千年的王数从此之后也化整为零,我们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累计千年的中原下到了江南。在杭州和南京短暂停留之后,直接去了北京。

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回来过。大家都说河南的代表是“中”,河南人喜欢说中,河南人可能也就剩下一个“中”字了,夏商周三代的时候我们很辉煌,到了公元1127年,我们画上了一个句号,所以史学家给我们河南的历史下了一个定义叫虎头蛇尾,这是衣冠南渡,皇帝走了,大臣走了,能工巧匠走了,美女也走了,所以中原人走到杭州西湖边上才会讲:直把杭州作汴州。

中原人外迁的一个特殊人群-客家人。

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是客人。他们从洛阳一路南迁一直到福建的晋江,这里叫“晋江”,其实跟洛阳有关,因为这里的山川地貌很像洛阳,他们追思西晋王朝,所以把这里取名“晋江”。身在晋江,他们只能入“客籍”而不能入“主籍”,只能作为外来定居的当地人,被当地人称为“客家人”,他们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河洛郎”,黄河洛水走出去的好儿郎。

客家人南迁,大规模的也有五次,与之前的河南人外迁有重合之处也有独立之处基本上是从黄河流域迁到淮河流域,到长江流域,再到赣江流域。第一次都是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导致的永嘉南渡,从中原迁出的第一站是河南信阳的固始;第二次是唐末黄巢起义之后,从固始进入到福建这些边缘地带;

第三次就是宋高宗衣冠南渡,客家人从福建边缘地带进入到福建广东境内;

第四次是满清入主中原,推行的“移湖广、填四川”政策,汉族不忍被少数民族统治,一部分立场坚定的客家人又往南迁,到两广四川一带;

第五次是清同治年间,广东西路事件和太平天国事件的影响,导致的部分客家人南迁。

清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1864)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因为洪秀全是客家人,军中将领多为客家人,客家人备受株连,导致客家人再次南迁。

我们中国人讲穷家难舍故土难离,出去之后真的是非常的难,大移民辛酸泪,客家人最后南迁至广东南部和海南岛等地,甚至台湾岛,下南洋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这次南迁也使客家人走出中国,走向了全世界。

所以有一句话说:客家寻根的首站在福建的泉州,末站在河南的洛阳。从泉州洛阳桥一直到河南洛阳的洛阳桥,如果你真的要问我:根在哪里?我会大声的回答你:万根之源皆在黄河!

黄河是世界上灾难最多,代价最大的河流,因为黄河的泥沙造就了黄河的灾难,但同时又塑造了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31万平方公里的华北平原都是由黄河所携带的泥沙冲积而成,所以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有另一个名字叫:黄河冲积扇平原。

在这块土地上,我们讲8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5000年前的龙山文化,讲三皇五帝夏商周一直到宋,累计的20多个朝代200多位帝王都选择在这里立都建都。中国的八大古都,河南占了半壁江山,文字的起源,参禅问道以及古都精华,姓氏文化,如果没有黄河塑造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那么我们所讲的所说的所有都是浮云。

我们说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都源自于大河流域,其他三大古国的文明都已中断,唯独华夏文明延续上下5000年从未没中断。外国人说,我们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都称自己是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的炎黄子孙,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一条始终贯穿我们血脉之源的河流,就是黄河!



Tags:姓氏   点击:()  评论:()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及图片来自互联网,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内容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任何标注错误或版权侵犯请与我们联系(Email:2595517585@qq.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推荐
中国人重视血缘关系,从一开始的氏族,到后来的姓氏,都是血缘关系的传承。现在,姓氏众多,甚至有很多比较独特的姓氏,因为人口较少,平时很难见到。我们经常说的“百家姓”,其实并没有包...【详细内容】
2021-10-08  Tags: 姓氏  点击:(89)  评论:(0)  加入收藏
诗和远方,豫见美好! 豫见中国,老家河南!在96年出版的《中华姓氏大词典》一书中,收录了我国的11969个姓氏。其中有4925个姓氏没有标注来源,有2224个姓氏属于少数民族姓氏;除去这两...【详细内容】
2021-09-10  Tags: 姓氏  点击:(62)  评论:(0)  加入收藏
谈到姓氏起源,炎黄子孙差不离都是姜姓、姬姓。 但在文字最早出现的时候,你知道这些你姓氏的字都是怎么写吗?每个姓氏的图腾又是怎么来的呢? 今天阿族就先给大家介绍下这几个姓氏...【详细内容】
2021-08-25  Tags: 姓氏  点击:(40)  评论:(0)  加入收藏
你知道你的姓是怎么来的吗?姓、氏、名、字四者区别何在?我们从何时开始变成像如今这般没有字而相互称姓名的呢?这些问题看上去只是简单的变化,可实际上却隐含着历史发展的脉络与...【详细内容】
2021-08-25  Tags: 姓氏  点击:(48)  评论:(0)  加入收藏
德国东方学家马克斯·缪勒曾在《献给神话学》中说:一个图腾,开始是一个氏族图腾的标记,而后是部族的名字,而后是部族祖先的名字。这里的名其实就是姓,而这句话其实可以看作...【详细内容】
2021-04-14  Tags: 姓氏  点击:(148)  评论:(0)  加入收藏
示意图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被韩国人取其姓氏谐音称为“半半先生”,韩文中“潘”与“半”的发音一样,主要是指他在韩国的时候在两者中的中间路线游走。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韩国...【详细内容】
2021-01-18  Tags: 姓氏  点击:(232)  评论:(0)  加入收藏
我们姓氏里的诗词,不仅有小意柔情,相思相恋;也有金戈铁马,江湖夜雨,有豪情万丈和肆意洒脱!接下来,小编就来告诉你,如何用诗词介绍自己!你姓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心有凌云...【详细内容】
2020-07-30  Tags: 姓氏  点击:(230)  评论:(0)  加入收藏
满洲八大姓是指大清王朝时满族的八个显赫的姓氏,但满族八大姓氏排名中并没有大家最熟悉的爱新觉罗氏,因为在满族的姓氏中,爱新觉罗虽然是皇室姓氏但只是个小姓,取而代之的则是:佟...【详细内容】
2019-08-27  Tags: 姓氏  点击:(202)  评论:(0)  加入收藏
▌简易百科推荐
易经六十四卦记忆规律,方圆图记忆规律。先天卦的数字一定要记牢,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学习六十四卦方圆图再一次用到了。 方图的第一行由下...【详细内容】
2021-12-27  黄瑞东  今日头条  Tags:易经   点击:(1)  评论:(0)  加入收藏
相信种子 | 相信岁月遇见孩子绽放的现在 | 预见孩子美好的未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 做一个自我实现着的自由人总有一句诗词,说出了你心中的相思味道;总有一句诗词,说出...【详细内容】
2021-12-27  二三里资讯    Tags:诗词   点击:(1)  评论:(0)  加入收藏
未卜先知,冠代奇才,诸葛亮人如其名,是兵荒马乱的三国背景中最亮眼的角色,聚主角光环于一身。诚然,《三国演义》作为小说,与正史有些出入,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的评论:“欲...【详细内容】
2021-12-22    武汉晚报   Tags:诸葛亮   点击:(6)  评论:(0)  加入收藏
《易经》是中国哲学思想的起源我们常说易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经典著作,易经是中国哲学思想的起源。那么,什么又是哲学呢?哲学就是解答宇宙人生的一门学科,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详细内容】
2021-12-22  黄瑞东    Tags:易经中   点击:(8)  评论:(0)  加入收藏
孔子在为人上最大的主张,是做人要做君子。“君子”一词在《论语》中出现了一百多次。君子有四大修养:自省——“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遇到问题先找自己的原因,而不...【详细内容】
2021-12-20  智悟知识分享    Tags:国学十二道   点击:(6)  评论:(0)  加入收藏
时代变迁,经典之风采不衰;文化演进,传统之魅力更着。古人有登高怀远之慨,今人有探幽访胜之思。在印刷装帧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国粹原装书的踪迹愈来愈难寻觅,给倾慕传统的读书人带...【详细内容】
2021-12-20  颜渊山庄  今日头条  Tags:苏轼   点击:(7)  评论:(0)  加入收藏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是历史的载体,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你”“我”“他”,有着浓郁的文化意蕴、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民族情结。 禅是中国化的佛,是神...【详细内容】
2021-12-16    中国孔子网  Tags:汉字   点击:(9)  评论:(0)  加入收藏
丽麋2021-12-13 15:46:00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理清”,比如理清思路,理清头绪。“li qing 关系”我们一般想到的是“理清思路”,但事实到底是用“理清”还是“理清”呢?我...【详细内容】
2021-12-14  诺麗    Tags:厘清关系   点击:(12)  评论:(0)  加入收藏
有人问我,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到底好在哪里?答曰:好在篇幅短,好背也!但是这篇文章之妙,又不仅仅在于“好背”。不信你看,同为如今“高中必背文言文篇目”,李密的《陈情表》、韩愈的...【详细内容】
2021-12-14  暮城烟雨遥    Tags:《岳阳楼记》   点击:(8)  评论:(0)  加入收藏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李商隐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详细内容】
2021-12-14  杏花薇雨    Tags:李商隐   点击:(9)  评论:(0)  加入收藏
最新更新
栏目热门
栏目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