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

炸裂!微软2028年要用「人造太阳」核聚变供电,天网AI降临

时间:2023-05-12 15:33:02  来源:  作者:新智元

新智元报道

编辑:桃子

【新智元导读】2028年,如果微软用上核聚变,外加超强AI研发,必将是全球的game changer。

颤抖吧,人类!

2028年,微软将要靠「可控核聚变」为超强AI供能。

当地时间周三,核聚变初创公司Helion宣布,微软已同意从首座核聚变发电站购买电力。

值得一提的是,OpenAI创始人Sam Altman还是这家公司的早期投资者,这意味着什么?

无限能源+最强人工智能……

搞不好,天网在1975年就来了,只不过我们每个人不知道。

当然了,这么重要的合作,少不了Altman的转发,「微软成为Helion的第一个客户,这是核聚变能源的第一笔商业交易。」

英伟达科学家Jim Fan称,「自托管的人工智能+能源系统即将到来。」

微软下注「人造太阳」,一场豪赌

一直以来,科学家们都在研究如何用核聚变进行发电,但在技术上的攻克,一直有着不少的阻碍。

如果真的能够实现「人造太阳」,并且实现商用,意味着人类将会获得无限能源,彻底解决能源危机。

5年后,可控核聚变商用,Helion的牛皮是不是吹的有点大?

这个胆大包天的承诺,若不能实现,还要向微软赔钱。

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公司,甚至哪个国家摘得这个清洁能源的「圣杯」。

嗯,不管咋说,微软倒是信心满满。

微软总裁Brad Smith称,「如果我们这项工程技术发展势头不感到乐观,就直接不签了」。

Helion预计,将在2028年之前将其聚变发电装置上线,并在商定的一年内,实现50兆瓦,或更高目标的发电量。

50兆瓦,是什么概念?

当聚变装置完全能达到产生50兆瓦能量的速度时,能够为当地约40000户家庭供电。

相应地,微软也将根据发电量支付电费。不过,具体价格暂时未透露。

一位知情人士称,Helion目标是将成本降低到每千瓦时1美分,1度电仅花0.07元人民币。

就目前进展,Helion正在制造一个原型,据称明年将会展示通过核聚变发电的能力。这比5年,还要来得早......

成立于2013年的Helion,大约有156名员工,与巨头微软的合作,对其来说意义重大。

Helion在声明中写道,Helion与微软公司的合作,对整个核聚变行业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我们不仅推进了商业核聚变能源上市的时间表,还支持了微软定于2030年前实现的负碳目标。

如果微软真的能够在地球上首次用上核聚变,会咋样?

AI的发展直接就直接炸天了,到时候,科幻片可不再科幻了。

就像Jim Fan所说,

整个系统可以自我托管:人工智能研究新的核聚变技术,来改善自身能源,并加速训练,让自己成为更好的核物理研究者......

微软相信,未来十年最大的创新可能是在聚变能源、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领域。

这些都可以相互交叉。就像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都需要大量的电力,而核聚变可以提供这些电力。

目前来看,微软在人工智能上已经压到宝了,核聚变成为下一个赌注。

Sam Altman曾向Helion投资了3.75亿美元,外媒报道将其称为「有史以来」最大的投资。

Altman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表示,我们的目标不是做出世上最酷的技术演示,而是为世界提供电力,而且是成本极其低廉的电力。

在他看来,Helion和OpenAI同样重要,并且都是人类未来的相关组成部分。

他希望Helion能够在2028年之前,将电力输送到电网,并表示自己每个月都要到访Helion公司一次,为公司一些管理人员提供建议。

这也体现了Altman野心勃勃的目标:开拓能源,延长寿命。这与人工智能一起,将对人类生活产生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

到目前为止,Helion已经筹集了超过5.77亿美元的私人资本。

明年上线演示

去年12月,美能源部宣布了一项重磅研究突破,来自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实现了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超过了向目标发射激光所产生的能量。

这项最新突破,进一步推进了核聚变的研究。

核裂变发电厂的原子分裂过程,为美国提供了近20%的电力。但核聚变系统,是可以利用氢原子结合形成氦时,释放的能量来产生电能。

目前,对于Helion来说,即便前路有很多艰巨的挑战,但发展势头依然强劲。

Helion联合创始人(从左至右):首席技术官Chris Pihl、首席执行官David Kirtley,研究主管George VoTroubek

在2021年,Helion成为第一家让核聚变达到1亿摄氏度(1.8亿华氏度)的私营公司,而聚变的最佳温度大约是这个温度的2倍。

太阳能够产生巨大的能量,可以将其称之为「终极核聚变机器」。

为了将这个过程转化为能够在地球可行的规模,工程师们需要建造一个装置。在这个装置中,他们可以创造和维持一种叫做等离子体的过热气体。

在等离子体中,轻原子核可以碰撞在一起能够聚变,进而产生能量。此外,这个系统还必须有效地为电网捕获能量。

对于许多核聚变公司,他们都在寻找稀有氢同位素氚来帮助燃料反应,但Helion计划使用量子计算中运用的稀有气体氦3。

Helion首席执行官David Kirtley表示,Helion的技术将具备这种能力。

Helion创造核聚变及计划捕获电力发送到电网的过程

据称,Helion将在今年,即将完成第7代聚变装置「北极星」(Polaris)的建造,并在明年上线演示。

这是使用一种「脉冲高功率磁体」的技术实现核聚变,旨在通过磁铁产生的高磁场来压缩燃料产生核聚变反应,以生产低成本的清洁电力。

预计,到时候任何技术上的困难都将被克服,北极星将生产净电力,恰而证明了Helion商业产品的可行性。

2028年前,Helion要打造的新反应堆,与北极星大小相同,并将能源输送到电网。这个装置将被安置在一个30000平方英尺的大楼里。公司还没有公布它的确切位置。

核聚变装置的一端

网友:先实现了,再说

对于2028核聚变实现商用,网友们纷纷表示,这就是炒作。

我感觉这个还是得看学术界的进展作为指标,现在八字都还没一撇怎么公司就敢保证五年后可以了。

核聚变应用为时尚早,相应的基础材料,技术还没开发完成,主要还是炒作?

当他们能够「实际」产生比投入更多的能量时,再叫醒我。归根结底。所有这些新闻发布和来自这些初创公司的废话都是为了炒作。

现在,他们想用核聚变进行同样的炒作。

不搞工业的人对核聚变一类的难题理解是只要有个「构型」「点子」,就能突破。但实际上核聚变想真到商业化那一步,每个部件都很难,要比现在人类能做到的标准提高一个数量级甚至更多。这和ChatGPT这种软件开发是不同的,因为程序的规则是完全尽在人类掌握的。

但是有网友称肯定是有技术的,像OpenAI一样,一般不会提前5年大声嚷嚷。

你们认为Helion吹牛画大饼,还是真的有大杀器?毕竟有OpenAI的先例,现在对这种革命性的技术突破不能太轻率地否定了。

有网友还给算了一波,

50兆瓦电力需要在2028年之前可靠地生产。即使假设50兆瓦*24h*365=438K兆瓦时,相对于1864万兆瓦时约等于2%的年消费量。

28年,用上核聚变的微软,会不会再次实现超进化。

参考资料:

https://www.wsj.com/articles/microsoft-bets-that-fusion-power-is-closer-than-many-think-cb1b09dc



Tags:核聚变   点击:()  评论:()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及图片来自互联网,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内容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有任何标注错误或版权侵犯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相关推荐
我国掌握可控核聚变高约束先进控制技术
近日,中核集团公众号发文宣布,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取得重大科研进展,首次实现 100 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模式运行,再次刷新我国磁约束聚变装置运行纪录,突破...【详细内容】
2023-08-27  Search: 核聚变  点击:(64)  评论:(0)  加入收藏
核聚变时代到来?美国科学家围绕核聚变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
据金融时报8月7日消息,据三位了解初步结果的人士称,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联邦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去年首次实现了核聚变点火,他们在7月30日的实验中再次实现了这...【详细内容】
2023-08-07  Search: 核聚变  点击:(80)  评论:(0)  加入收藏
炸裂!微软2028年要用「人造太阳」核聚变供电,天网AI降临
新智元报道编辑:桃子【新智元导读】2028年,如果微软用上核聚变,外加超强AI研发,必将是全球的game changer。颤抖吧,人类!2028年,微软将要靠「可控核聚变」为超强AI供能。当地时间周...【详细内容】
2023-05-12  Search: 核聚变  点击:(114)  评论:(0)  加入收藏
同样是核聚变,氢弹爆炸只是一瞬,为何太阳却能燃烧百亿年
自从人们发现了核聚变反应以后,就摒除了曾经对太阳燃烧的不切实猜测。我们都知道在人类发展中,经历过数次工业革命,每进行一次工业革命,人们就会发现全新的能量来源,制造出相应的...【详细内容】
2023-05-07  Search: 核聚变  点击:(134)  评论:(0)  加入收藏
十年内有望突破?千倍回报?盖茨、贝索斯和米哈游们正下注“核聚变”的OpenAI
华尔街见闻 卜淑情AI之后,下一个逼近奇点的会是能源业吗?回到两周前,由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EAST实现等离子体稳定运行403秒,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稳态高约束...【详细内容】
2023-04-25  Search: 核聚变  点击:(157)  评论:(0)  加入收藏
人类核聚变取得突破性进展:什么是核聚变?为什么如此重要?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14日上午消息,据报道,当地时间周二,美国能源部(DOE)宣布,研究人员在核聚变方面取得历史性的突破,首次从一个实验性核聚变反应堆中实现了“净能量增益”...【详细内容】
2022-12-14  Search: 核聚变  点击:(276)  评论:(0)  加入收藏
方舟反应炉核聚变能走进现实吗?
喜欢科幻的读者可能对漫威电影里钢铁侠托尼·斯塔克胸前的方舟反应炉印象深刻。这个又小又酷的玩意儿,采用冷核聚变技术,使分子间距小到可以发生核聚变的程度,以产生不可...【详细内容】
2022-08-21  Search: 核聚变  点击:(289)  评论:(0)  加入收藏
▌简易百科推荐
英特尔发布新一代AI芯片并首推AI芯片代工 “单挑”英伟达和台积电
新华财经上海4月11日电 当地时间4月9日,英特尔在Vision 2024客户和合作伙伴大会上宣布推出最新AI芯片产品Gaudi 3加速器。英特尔称,相比英伟达的H100 GPU,Gaudi3 AI芯片的模型...【详细内容】
2024-04-11    上海证券报  Tags:英特尔   点击:(2)  评论:(0)  加入收藏
AI“复活”亲人成生意,哪些红线待划定?
提供一张照片、一段10多秒的音频,即可让逝者在视频中“活”过来——AI“复活”亲人成生意,哪些红线待划定?本报记者 陶稳《工人日报》(2024年04月11日 06版)阅读提示...【详细内容】
2024-04-11    工人日报  Tags:AI   点击:(2)  评论:(0)  加入收藏
谷歌推出适用于安卓设备的“查找我的设备”网络
IT之家 4 月 9 日消息,谷歌今日推出了适用于安卓设备的“查找我的设备”网络,其功能类似于苹果的“查找”网络,旨在帮助用户定位丢失、被盗的安卓产品。IT之家注意到,与苹果的“...【详细内容】
2024-04-09    IT之家  Tags:安卓   点击:(2)  评论:(0)  加入收藏
你的自拍和聊天记录,正被硅谷大厂砸数十亿美元疯抢
2026年的数据荒越来越近,硅谷大厂们已经为AI训练数据抢疯了。它们纷纷豪掷十数亿美元,希望把犄角旮旯里的照片、视频、聊天记录都给挖出来。不过,如果有一天AI忽然吐出了我们的...【详细内容】
2024-04-09    新智元  Tags:硅谷   点击:(2)  评论:(0)  加入收藏
谷歌搜索史上最大变革!考虑对AI搜索收费
快科技4月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谷歌正计划对由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新高级功能收费,这将是谷歌搜索业务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变革。自2000年以来,谷歌的搜索产品一直依靠广告盈利...【详细内容】
2024-04-08    快科技  Tags:谷歌搜索   点击:(8)  评论:(0)  加入收藏
为训练AI,OpenAI等科技巨头花式淘数据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甄翔]《纽约时报》6日披露了科技公司训练人工智能的秘密——利用语音识别工具转录视频网站YouTube上的视频,形成对话文本数据,供其最新的AI学习...【详细内容】
2024-04-08    环球网  Tags:AI   点击:(9)  评论:(0)  加入收藏
训出GPT-5短缺20万亿token!OpenAI被曝计划建「数据市场」
全网真的无数据可用了!外媒报道称,OpenAl、Anthropic等公司正在努力寻找足够的信息,来训练下一代人工智能模型。前几天,OpenAI和微软被曝出正在联手打造超算「星际之门」,解决算...【详细内容】
2024-04-08    新智元  Tags:GPT-5   点击:(2)  评论:(0)  加入收藏
当“机器人”有了“AI大脑” 人形机器人时代来了吗
数智风向标当“机器人”有了“AI大脑”​人形机器人时代来了吗简单明了的口令下达后,机器人便开始搬箱子、运小球,在各类不同的地形行走……这些身上布满芯片和传...【详细内容】
2024-04-08    中国青年报  Tags:机器人   点击:(5)  评论:(0)  加入收藏
报告称 OpenAI 采集了超一百万小时的 YouTube 视频来训练 GPT-4
IT之家 4 月 7 日消息,本周早些时候,《华尔街日报》报道称 AI 公司在收集高质量训练数据方面遇到了困难。今天,《纽约时报》详细介绍了 AI 公司处理此问题的一些方法,其中涉及到...【详细内容】
2024-04-07    IT之家  Tags:OpenAI   点击:(7)  评论:(0)  加入收藏
量子计算会和经典计算一样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作为2024中国网络媒体论坛打造的创新活动之一,“技术赋能·八点见”创新项目发布会于3月30日晚在云南昆明举行。活动现场,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详细内容】
2024-04-03    人民网  Tags:量子计算   点击:(8)  评论:(0)  加入收藏
站内最新
栏目相关
  • · 英特尔发布新一代AI芯片并首推AI芯片代工 “单挑”英伟达和台积电
  • · AI“复活”亲人成生意,哪些红线待划定?
  • · 谷歌推出适用于安卓设备的“查找我的设备”网络
  • · 你的自拍和聊天记录,正被硅谷大厂砸数十亿美元疯抢
  • · 谷歌搜索史上最大变革!考虑对AI搜索收费
  • · 为训练AI,OpenAI等科技巨头花式淘数据
  • · 训出GPT-5短缺20万亿token!OpenAI被曝计划建「数据市场」
  • · 当“机器人”有了“AI大脑” 人形机器人时代来了吗
  • · 报告称 OpenAI 采集了超一百万小时的 YouTube 视频来训练 GPT-4
  • · 量子计算会和经典计算一样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 · ChatGPT官宣免注册,全球互联网变天!OpenAI将取代谷歌搜索?
  • · 谷歌为了结集体诉讼,同意删除 Chrome 无痕模式下收集的用户数据
  • · 哥伦比亚大学华人开发「人脸机器人」,照镜子自主模仿人类表情超逼真
  • · 谷歌服务现已支持使用 Windows Hello 人脸和指纹解锁登录
  • · GPT商店热度不尽人意 仅用在写论文和炒股票上较受欢迎
  • · 距实现全球安全量子通信更近一步:量子点源产生近乎完美纠缠光子对
  • · 中国三大运营商共同发布通过GSMA Open Gateway认证的一次性密码 API
  • · 马斯克脑机接口再造奇迹:瘫痪小伙意念玩赛车击败正常人
  • · 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价值 培育新质生产力
  • · 谷歌Chrome巨变:第三方Cookie的终结将重塑互联网格局
  • 站内热门
    相关头条
  • · 谷歌搜索史上最大变革!考虑对AI搜索收费
  • · ChatGPT官宣免注册,全球互联网变天!OpenAI将取代谷歌搜索?
  • · 马斯克脑机接口再造奇迹:瘫痪小伙意念玩赛车击败正常人
  • · Kimi引燃大模型“长文本竞赛”,阿里360百度急出手
  • · 瘫痪8年小哥植入马斯克脑机接口,狂打8小时「文明6」!Neuralink首个人类植入者直播来了
  • · 英伟达“算力核弹”强在哪里?
  • · AI大模型之争远未落幕
  • · 世界首款!英伟达重磅发布人形机器人模型
  • · 全程回顾黄仁勋GTC演讲:Blackwell架构B200芯片登场
  • · 真“Open ” AI?马斯克旗下大模型Grok宣布开源:参数量全球最大
  • · 全球首位AI程序员诞生 人类程序员会失业吗?
  • · 谷歌宣布更新搜索算法:打击AI生成内容,提高搜索结果质量
  • · 英伟达、微软等巨头“抱团”,AI有望助推6G时代到来 国内产业如何接招?
  • · OpenAI Sora已开放对外申请 网友爆料:可能还有其它重磅产品发布
  • · 周鸿祎再谈Sora:真正给人工智能补上了“眼睛”
  • · Sora爆火超100小时:美国狂“卷”算力,国内则卖 AI 课程“捞金”一年5000万|钛媒体AGI
  • · 爆火Sora参数规模仅30亿?谢赛宁等大佬技术分析来了
  • · “AI女友”霸占GPT商店,OpenAI苦不堪言:开发者也难出头!
  • · 从居家到工作,CES 2024上演 AI硬件大秀
  • · OpenAI新年头号重磅!GPT Store上线,企业客户新品也来了
  • 站内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