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其它 > 历史

街、巷、弄、里、胡同、坊、市、道、路,是怎么成为道路名称的?

时间:2020-06-19 10:15:16  来源:  作者:
街、巷、弄、里、胡同、坊、市、道、路,是怎么成为道路名称的?

1900年的宣内大街

街道名称是地名的一种,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不好经常更改的,更改了人们会失去联系。所以,今天的街道名大多数并不是新起的,有些街道名就很古老。

我们曾经说过,过去最普通的街道名称是街和巷,即所谓大街小巷。

街、巷、弄、里、胡同、坊、市、道、路,是怎么成为道路名称的?

 

《说文解字》:“街,四通道也”。前后左右都通,一般城里的主要道路古代都称街。如唐长安城的朱雀大街,宋汴梁城的御街,临安城的天街,明清北京城的正阳门大街(前门大街)、长安街,宋代苏州城的大街(卧龙街,今人民路),明清济南城的院前大街,都是当时当地最主要的街道。

街、巷、弄、里、胡同、坊、市、道、路,是怎么成为道路名称的?

1902年,前门大街


街、巷、弄、里、胡同、坊、市、道、路,是怎么成为道路名称的?

 

巷那就是小巷了。同样,《说文解字》:“巷,里中道”。古时,城市称邑。在汉代,邑往往也就是县(随便说一下,邑就是如今字中右边的软耳朵旁,阝,凡是带右阝旁的字,除少数几个与城市地位、功能有关的字之外,绝大多数都是邑名)。

邑中分为若干里,就像如今城里分几个区似的。《史记·高祖本纪》说刘邦是“沛丰邑中阳里人(秦沛县丰邑中阳里人)”。汉代许冲把他父亲许慎所作的《说文解字》献给朝廷时称自己是召陵邑万岁里人。

街、巷、弄、里、胡同、坊、市、道、路,是怎么成为道路名称的?

 

显然,在“里中”一定也在“邑中”,把巷解释为“里中道”,而不说邑中道,就是为了强调巷的局部性,换句话说就是强调小巷。

街、巷、弄、里、胡同、坊、市、道、路,是怎么成为道路名称的?

 

巷在古代的另一种写法是,读音为“胡绛切”。据清代大文字学家段玉裁说,“十七史言弄着,皆即巷字。语言之异也。今江苏俗尚云弄” 。

所以,如今江南一带所说的弄,里弄、弄堂的弄,一开始只是巷字的另一个读音,后来,索性分出来了。实际上弄就是巷,一般人认为,弄更加小一点,而且常常是不通的即所谓“实窒弄堂”(死胡同)。

街、巷、弄、里、胡同、坊、市、道、路,是怎么成为道路名称的?

建于1930年的步高里

与江南把巷读成弄类似,元大都的蒙古人,把巷读成了胡同,胡同就是巷。这在拙文《胡同不是外来语》中已述,这里不再罗嗦。

上面所说的里,是居民区的名称。有点像如今的居民小区,四周用墙围起来,“小区”的门称为“”。这种“里”,实际上一直遗留到现在。

江南一带城市里所谓的里弄,就是其遗迹。前几年,苏州城里尚有一百多个“里”。一些新建筑也仿此为“里”,如位于苏州观前街的有名的承德里、位于北京的平安里以及上海的众多里弄等等。当然,这只能说是遗迹,在历史的长河中,里的概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就成了巷。

街、巷、弄、里、胡同、坊、市、道、路,是怎么成为道路名称的?

西四缸瓦市附近的义达里


街、巷、弄、里、胡同、坊、市、道、路,是怎么成为道路名称的?

 

汉代城邑内的里,到了唐代,被称为坊。据《唐元典》,“两京及州县之郭内为坊,郊外为村”。唐长安城内就分为差不多110个坊。这个坊是一个后起的字。有人说,坊,方也。坊就是一个长方形的居民区。

宋代也还是如此。不过慢慢的坊的概念也发生了变化,成了街道的名称。之所以发生变化,我猜测还是坊的个数越来越多。就像行政区划中原来州是一个很大的行政区,后来州的个数太多了,不得不上面设一个“道”来管束它(后面就要说到,或见拙文《州、道的“贬值”》2012-02)。

坊的门,即牌坊,往往就是坊的标志。后来,又有了许多有特别意义的牌坊,例如,表彰什么人的事迹,纪念什么事件等等。

街、巷、弄、里、胡同、坊、市、道、路,是怎么成为道路名称的?

西单“瞻云”牌楼,和东单的“就日”牌楼合在一起,比喻得近天子。

中国的“城”往往与经济有关,人们要从事贸易,这就是“市”。城里总是有市,市形成街道,这街道名往往就是“市”。如东市、西市、牛市、骡马市、菜市、皮市等。

还有一些街道的名称与某个特殊的建筑、单位有关。例如,我前些天写过的苏州城里的“前”,如观前、旧学前等等(见拙文《从观前街说“前”》2015-01-09)。又如,济南泉城路西段,过去叫都司门口,那是因为明代的山东都指挥司设在那里。泉城路东段青龙桥西,过去称皇亭门口,那是因为清代在那里有万寿宫,供有皇帝牌位的“万岁亭”俗称皇亭。

街、巷、弄、里、胡同、坊、市、道、路,是怎么成为道路名称的?

 

过去城市的街巷名称,各地还有许多,如塘、园、场、桥、湾等等。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不说“路”和“道”?

据我所知,过去城市中道路似乎没有称某某路和某某道的。

汉语中称道路的字很多,例如,路、道、途、径、蹊、阡、陌等等,过去都不称呼城市道路。

路就是道,是供人行走的的。就像大家熟知的鲁迅先生的话,“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路是足字旁,道是走之旁。

街、巷、弄、里、胡同、坊、市、道、路,是怎么成为道路名称的?

 

途也是路。路途。径是小路,双人旁也与走有关。蹊也是小路,称蹊径。阡陌都是田间的路。

这些字中间,途、道、路是可以走车的路,往往是古代的“国道”。据说途宽走一车,道宽二车,路宽三车。它们都不用于城市内的道路名。

道和路都是古代的高级行政或监察区划名称。

战国各国地方先后有郡县。秦统一天下,实行郡县制。四十来个郡(王国)辖一千多县。后来,汉代的郡越来越多达一百多个,于是设十三个州也就是十三刺史部监督这些郡。到了东汉后期,州就正式成了管郡的一级行政机构。经过南北朝的大混乱,州、郡数量都大到难以数清的地步。

隋、唐都精简并合并州郡,取消郡,最后统一称州,但唐代仍有三百多州。于是,设“道”以监督这些州。一开始是十道,后来十五道。

这些道的面积都非常大。如江南道为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后分江南东道约为江苏南部、浙江、福建,江南西道为今江西、湖南。又如河北道为今河北、东三省及黑龙江之北直至萨哈林岛的广大地区。陇西道包括了今甘肃、新疆直到今乌兹别克的塔什干。最后藩镇割据,道就管起了州,近乎一级行政机构。

街、巷、弄、里、胡同、坊、市、道、路,是怎么成为道路名称的?

唐开元29年(741年) 河北道南部,当时的北京还是幽州。 图源: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地图》

宋代改道称路,当然职能上也还有些不同。由于地域小了很多,路的数目却增加了许多,这样,路的面积一般也小了一些。

两浙路为今江苏南部和浙江;后来又分浙西(钱塘江北)和浙东(钱塘江南)两路。京东路为今山东、河南东部,到金代改称山东东路和山东西路,如今意义上的“山东”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街、巷、弄、里、胡同、坊、市、道、路,是怎么成为道路名称的?

天庆元年(1111年),北京当时为辽南京城,位于辽南京道。南京道南边就是北宋的河北东路和河北西路。图源:

元代,路是一级正式的行政区划,但是面积又比宋、金小了很多,因为它上面多了一级——行省,简称省。例如,当时的“苏州”就称为“平江路”,南京称“建康路(集庆路)”,杭州称“杭州路”,北京为“大都路”等等。但是,道仍然是一级地方高级监察机关,面积还比较大。

街、巷、弄、里、胡同、坊、市、道、路,是怎么成为道路名称的?

至元十七年(1280年)元时期全图(局部),当时的大都位于大都路。图源: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地图》

明代把路改称为府。这才是如今人们还常常提到的济南府、苏州府、常州府、扬州府、杭州府等等众多府治的正式开始。“路”从此从行政区划系列中消失。

街、巷、弄、里、胡同、坊、市、道、路,是怎么成为道路名称的?

明宣德八年(1433年)明时期全图(局部),当时各省行政区划已经初具雏形。图源: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地图

直到清代,道仍然是省的各个派出机构的名称,例如有名的苏松太道,管着苏州、松江和太仓,后来移至上海,兼管上海海关,那里是清代财政经济的主要来源。

街、巷、弄、里、胡同、坊、市、道、路,是怎么成为道路名称的?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清元时期全图,当时的京师位于直隶。图源: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地图》

因而,在清代以前,道和路都难以成为城市道路的名称。

到了民国年间,地方行政为省、县两级,道作为行政区划和行政机构都被取消,而路早在明代就没有了行政区划或行政机构的名分。

这样,路和道就分别在清末和民国年间,才正式登上了城市道路名称的舞台。

清末和民国初,各地方道路开始“现代化”。过去,除了京城的“御街”之外,各地的街道都非常狭窄,所谓“大街”也就三米来宽。而新建或改造后的主要街道大多有十来米甚至十多米宽,于是就改称为“”,以示其新其大。这样,某某马路、某某路的名称在各地就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了。如今大多数城市中的某某路大多出现在民国年间。

街、巷、弄、里、胡同、坊、市、道、路,是怎么成为道路名称的?

1947年3月13日,南沟沿大街改为“佟麟阁路”。

有的地方,如天津、东三省等地。则用“道”来称呼那里新建的城市道路。

到了今天,道路的现代化是过去没有人能够想象得到的,道和路的最大宽度似乎已经没有人能够说得清了。很多地方甚至用“某某大道”来称呼,似乎想表示比一般的“道”和“路”更宽大气派。

这就是今天的道和路名称的来历。


关于街、巷、弄、里、胡同、坊、市、道、路,您有哪些看法?欢迎在留言区分享~

· end ·

致谢和声明

本文图片部分源自网络,侵删。

本文转自科学网,

原题《说“街、巷、弄、里、坊、市、道、路”及其他》,

作者冯大诚。



Tags:道路名称   点击:()  评论:()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及图片来自互联网,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内容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任何标注错误或版权侵犯请与我们联系(Email:2595517585@qq.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推荐
1900年的宣内大街街道名称是地名的一种,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不好经常更改的,更改了人们会失去联系。所以,今天的街道名大多数并不是新起的,有些街道名就很古老。我们曾经说过,过去最...【详细内容】
2020-06-19  Tags: 道路名称  点击:(587)  评论:(0)  加入收藏
▌简易百科推荐
中国人神话世界五千年到一万年之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相信这个问题应该是困扰了大家许久吧!其实这些问题可以从远古时代的三皇五帝开始说起,三皇五帝对于中国人的影响就如...【详细内容】
2021-12-28  无根树花正孤    Tags:三皇五帝   点击:(2)  评论:(0)  加入收藏
12月27日,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照片展示着出土于青海民和喇家遗址4000岁的古老面条,由小米面和黍米面制成。这碗面条显示了中国古代先民已经掌握了对植物籽实进行脱粒、粉碎、成...【详细内容】
2021-12-28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Tags:饮食   点击:(2)  评论:(0)  加入收藏
安史之乱,是一场空前的社会浩劫!叛乱爆发的前夜,唐王朝是何等地盛世辉煌,威加宇内,四海升平!一曲《霓裳羽衣曲》恢弘大气,尽显大唐气象,谱写盛世华章。然而,曲终舞罢,“渔阳鼙鼓动地来...【详细内容】
2021-12-27  悦悦侃历史    Tags:安史之乱   点击:(2)  评论:(0)  加入收藏
武则天,历史上的传奇女帝,我们今天就来说一下她的“名字”们。我们平时提起她习惯称她为“武则天”,但这并不是她的名字。“则天”来自于她死后的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新帝李显...【详细内容】
2021-12-15  白叶下珠    Tags:武则天   点击:(11)  评论:(0)  加入收藏
兵部,作为封建王朝设置的中央“六部”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国曹魏时期的“五兵制”,当时曹魏军制设中兵、外兵、骑兵、都兵、别兵等五兵,长官称五兵尚书。到隋朝,兵部正式成为...【详细内容】
2021-12-15  历史大学堂  今日头条  Tags:兵部尚书   点击:(10)  评论:(0)  加入收藏
第十名:学富五车,功盖孔明--东晋王猛王猛,十六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前秦官至丞相、大将军。王猛出身贫寒,隐居山中,博学好读兵书,善于谋略和用兵。后与苻坚一见如故,论废兴...【详细内容】
2021-12-14  博学圆月p    Tags:历史   点击:(13)  评论:(0)  加入收藏
民国五年(1916年)6月6日,袁世凯病逝,中华大地开始进入军阀割据时代。当时,全国各地的数十个大小军阀,按照派系大致可分为北洋军阀、西南军阀和西北军阀,其中尤以北洋军阀实力最强,而...【详细内容】
2021-12-14  香茗史馆    Tags:北洋军阀   点击:(11)  评论:(0)  加入收藏
我国有三次著名的大移民,其中时间跨度较长的一次,也是规模很大的一次移民是:#闯关东#今天咱们就来讲讲!#闯关东,关东指的是哪儿##为什么百年前山东人闯关东,而现在没有了##关于山...【详细内容】
2021-12-10  混知    Tags:闯关东   点击:(11)  评论:(0)  加入收藏
京城古迹古老的北京城,在千年岁月积淀中孕育了极其丰富的世界遗产与文物古迹,它们既是北京历史的见证,又是文化艺术的瑰宝,同时也记录着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与人文风情。正如梁思...【详细内容】
2021-12-07  北京印迹inBeijing    Tags:天宁寺塔   点击:(11)  评论:(0)  加入收藏
下文经出版社授权摘编自《唐高宗的真相》,作者:孟宪实,浙江人民出版社2021年10月版。高宗为主 武后为辅后世为了抹黑篡位的武则天,连带把高宗也说成了懦弱无能的傀儡式帝王。实...【详细内容】
2021-11-30  新京报    Tags:唐高宗   点击:(20)  评论:(0)  加入收藏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最新更新
栏目热门
栏目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