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互联网百科 > 公司

Meta的逆袭:扎克伯格到底做对了什么?

时间:2023-11-15 10:44:27  来源:互联网怪盗团  作者:

2022年11月初,Meta (当时距离Facebook改名刚好一年)处于摇摇欲坠的窘境:营业收入增长乏力的问题已经持续了三个季度;成本居高不下,导致营业利润急剧下滑;它的总市值也下跌到了2300亿美元,这是201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无论从市值还是利润角度看,Meta都已不再适合与Apple, Alphabet (google), Amazon这些美国科技巨头相提并论,而更适合.NETflix等二线巨头相比。

彼此彼刻,投资者和科技媒体能轻易列举Meta的一大堆问题。这些问题全部不好解决,而且根子似乎全在CEO扎克伯格本人:

  • 对苹果和欧盟新推出的广告隐私政策反应迟缓,广告推送效率大减,直接导致了广告收入连续不达预期。
  • 没有及时跟上短视频潮流,把年轻人市场输给了TikTok,只得被动地推出自己的Reels短视频功能。
  • 核心应用Facebook早已趋于老化,沦为中年人社区;WhatsApp的商业化又不见起色;只有Instagram还算不错。
  • 沉迷于“元宇宙”幻想,在AR/VR业务上亏了太多的钱(尤其是2022年三季度,AR/VR吃掉了三分之一的营业利润)。

当然,在半吊子中文媒体看来,Meta遇到的唯一问题是TikTok的竞争,所以问题被简化为“张一鸣是扎克伯格的一生之敌”。如果问题真的这么简单倒好了!Meta面临的是盘根错节的困境,而它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组织效率都不足以解决困境。作为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的扎克伯格被视为一切麻烦的源头:既然Meta不可能把他换掉,那么恐怕就只有坐待衰亡了。

奇迹般的是,整整一年过去以后,Meta的问题“解决”(至少是暂时解决)了一大半。与一年前相比,它的营业收入增长了23%,净利润增长了163%(注:均为季度数据),市值则上涨了接近三倍!虽然这离不开美股科技股集体上涨的大背景,但是不可否认,Meta的涨幅还是远远超过了大盘和绝大部分竞争对手。此时此刻,市值8500亿美元的Meta是美国第六大上市公司,仅次于Apple, Microsoft, Alphabet, Amazon以及Nvidia。

只要听听Meta的财报电话会议,你就能清晰地感受到资本市场的情绪变化:一年前,管理层的每一句话都没有人相信;现在,大家却又充满了对管理层的信任和折服之情。扎克伯格到底做对了什么?在当初最困难的时候,全市场误解他了吗?他到底还算不算一个合格的大型科技公司CEO呢?

其实,只要认真分析财报和公开信息,我们就会发现,Meta的强劲复苏大致可以归功于三个因素,其中每一个似乎都不应该归功于扎克伯格:

  • 宏观经济强于预期:全球经济衰退并未到来,尤其是美国经济的韧性很强,广告主支出比较坚挺;此外,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出海需求带来了大量新增广告开支。显然,这不是扎克伯格所能控制的。
  • 技术和产品功能的自然演进:Meta终于基本克服了广告隐私政策的影响,并利用AI技术提升了广告效率;与此同时,Reels短视频获得了用户和广告主青睐,开始贡献较多的收入。严格地说,在这方面,扎克伯格只是“将功补过”而已。
  • 激进的裁员和削减开支:Meta累计裁减了一万多员工,砍掉了大量市场开支和行政管理开支。节约成本固然是好事,不过扎克伯格的“元宇宙”野心丝毫没有收敛,AR/VR业务甚至仍在扩张。投资者肯定会希望扎克伯格在这方面尽量别拖后腿。

先说第一条。2022年下半年,市场一致预期是:美国将陷入一场经济衰退,并且会把全世界拖下水。现在2023年过去一大半了,可以肯定地说,上述预测并未成为现实。世界上固然有些国家的经济不太好,但还是存在许多经济强劲的国家。所以,Meta在北美、欧洲和亚太的广告收入均录得了良好的增长;其他美国科技巨头的广告业务,大部分也很强劲。

Meta的逆袭:扎克伯格到底做对了什么?

有趣的是,Meta毫不讳言“中国因素”对其收入的推动作用:来自中国的互联网应用,从游戏到电商、从社交到内容平台,均在面向海外用户进行大规模广告投放——其中很多当然都落入了Facebook和Instagram的腰包。只要你想出海,无论是去北美、西欧这样的发达市场,还是东南亚、南亚、拉美这样的发展中市场,Meta旗下应用肯定是躲不过去的。Meta管理层甚至表示,今后可能会单独披露“来自中国客户的广告收入占比”——可见比例有多大!

有必要指出,Meta广告业务的增长也离不开它自身的努力:例如Facebook和WhatsApp内部的即时信息广告(Click-to-Message),以及Reels广告负载率的逐渐提升。不过,上述努力早在2022年就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之中,可当时的效果并不好。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至关重要的仍然是宏观因素,尤其是对Meta这种规模巨大的平台而言。

再说第二条。在2021-22年苹果收紧IDFA(广告提示符)、欧盟提升用户隐私保护的过程中,Meta受到的打击最大;同为互联网广告巨头的Google,应对的明显比较好。外界的主流意见是,Meta在技术上可能没有做好准备,未能抵消隐私保护政策对广告推送效率所造成的影响。可是,进入2023年,它总算反应过来了,通过更强大的AI技术,把广告效率恢复到了可以接受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Meta用于广告推送的AI技术,并不是资本市场所热捧的“生成式AI”,这一点管理层也无意隐瞒。但是,投资者仍然对Meta在生成式AI方面的前景颇为乐观:毕竟目前全世界最先进的开源LLM模型LlaMA2就是Meta研发的(这也是绝大部分国内A股公司“自研大模型”的技术来源)。从财务角度讲,大模型对Meta的贡献迄今还是微不足道的;从资本层面讲,投资者却早已将乐观预期反映在了股价中。

附带说一句,根据Meta管理层的信息披露,截止2023年三季度,Reels很可能已经是北美最赚钱的短视频平台了(高于TikTok以及YouTube Shorts)。一切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一开始,广告主需求不够,Meta也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率地往短视频信息流里插广告;随着用户和数据的不断积累,Reels终于成为了一项成熟的广告投放场景,能够提供与传统图文信息流类似的变现效率。投资者看好Reels对用户时长和营业收入的双重推动作用,这也是Meta股价反弹的重要推手。

作为一个“技术控”兼产品经理,扎克伯格对自家社交APP的技术和功能进步肯定是有贡献的。不过,这些贡献更像是“将功补过”——以前没有及时在广告推送中应用更高效的AI,也没有及时对短视频潮流做出反应,现在总算跟上了。那些从多年前就开始持有Meta (Facebook)的投资人,大概还是会抱怨:“如果你早点反应过来,市值恐怕就不仅是8000亿,而是1.6万亿了!”

再说第三条。从2022年底开始,美国科技巨头普遍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裁员。相对而言,Meta的裁员比例是最大的,仅仅上个季度环比就减少了7%的人员。再加上对市场推广开支的控制,Meta的营业利润率同比提升了大约一倍(从20%到40%);对于这么大的公司而言,这样的战绩实属不易。

问题在于,扎克伯格不仅不愿放弃对“元宇宙”的执念,甚至不愿稍微收缩这方面的投入——2023年三季度,Meta AR/VR业务的营业亏损同比毫无收窄,人员甚至还略有增加。如果Meta放弃这项希望渺茫的业务,其营业利润率还可以再提升10个百分点。而且,管理层说的很明白:对于AR/VR进行的研发投入,绝大部分不能复用到其他业务中。换句话说,如果“元宇宙”野心失败,这些钱就都白烧了。

结果就是,当所有科技巨头都在集中投入AI这一个“研发焦点”时,Meta却必须将资源分散在两个“研发焦点”,而它的财力又远远比不上Microsoft, Apple, Alphabet等武装到牙齿的竞争对手。即便Meta能够在AR/VR技术上取得持续突破,由于骨子里缺乏内容基因,它很难像苹果或微软一样建立一个大而全的“内容生态系统”。讽刺的是,字节跳动曾经于2021年通过收购Pico进军“元宇宙”,无疑是受到了Meta的影响;现在,字节跳动早已意兴阑珊、收缩投入,Meta却还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Meta的逆袭:扎克伯格到底做对了什么?

通过上述分析,相信大多数读者会达成跟我一样的结论:Meta的强劲复苏主要依靠的是宏观环境以及历史发展的惯性,以扎克伯格为首的管理层最多也就是完成了本职工作(甚至不一定做得很好),没有继续犯太大的错误而已(尽管在AR/VR领域持续投入仍然是个错误)。别误会,本文的目的当然不是批判扎克伯格。我只是想通过最近几年Meta的兴衰历程,提出几个有趣的发现:

首先,时势和英雄是互相成就的。脱离大环境的变化,去片面地“神化”或“矮化”某个企业家(或职业经理人),都是不现实的。尤其是Meta这种已经具备很大规模、带着沉重历史包袱的科技巨头,在决策和创新方面反而不如小公司灵活,有的时候反而更依赖宏观环境。有人会认为,20岁的扎克伯格是超级英雄,35岁以后的扎克伯格是狗熊;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后者领导的团队规模大得多、复杂得多,要让后者重复前者的奇迹,在物质条件上就不可能。

其次,大型互联网平台的历史沉淀深厚、很难颠覆。Meta过去几年的重大决策失误,远远不止上文列出的那些。可是由于根深叶茂、难于撼动,哪怕晚了两三年做出反应,它仍然能维持一个不错的地位——尽管如果它反应的更早,地位肯定会更优越。其实在国内也能找到类似的例子:过去几年,腾讯、阿里、百度都在不同的业务上犯过不同的错误,但它们也仍然维持着互联网巨头的地位。不过,上述“特权”仅限于大型平台;中型和垂类平台的家底没那么丰厚、用户黏性没那么高,在经历类似的折腾之后往往会迅速沉沦。

再次,科技巨头的“内部创业”一再被证明不靠谱。扎克伯格所执念的“元宇宙”,与谷歌创始人们所执念的内部创新业务(Other Bets)一样,都早已沦为华而不实的笑柄。细心的人会观察到:科技巨头对新兴业务的孵化,效果最好的案例一般都发生在体外。最典型的例子是微软对OpenAI的孵化,以及埃隆·马斯克在Tesla之外单独成立的SpaceX。而当科技巨头坚持在同一组织、同一财务实体中孵化新业务时,下场往往非常糟糕;即便侥幸成功,付出的财务代价往往也十分沉重(说的就是你,微软的游戏业务)。

归根结底,人与人之智力,大致相等;人中的天才,一般也只是在某一领域、某一时间窗口集中展现罢了。因此,对于天才而言,最好的选择莫过于抓住某个难得的历史潮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建立宏大基业,然后牢牢守住这份基业。宏大基业仍然会受到宏观环境的影响(甚至更严重),但是只要不出太多昏招,其下限仍然是很高的。历史书上所谓“创业难、守业更难”的论断,其实应该理解为“在一次创业成功的基础上二次创业更难”,但是在一段时间内守住已有的东西仍然是容易的。

当天才们一定要在一条全新的赛道上取得成就时,他们面临的其实是双重压力:“再创业”本身的压力,以及对历史功绩的过于自信。除非他们能广泛利用一切外部资源、形成开放的团队(尤其是借助其他天才的力量),否则成功的希望将更渺茫。这就是过去多年发生在Meta AR/VR业务上的事情,也是埃隆·马斯克的不同寻常之处。那些在新赛道上碰了一鼻子灰的天才,或早或晚还是会聚焦于自身已有的基业,凭借他们的能力、经验和资源解决一些问题,让这份基业焕发活力(也可能是回光返照)。或许这就是过去一年在Meta身上发生的真实故事。



Tags:Meta   点击:()  评论:()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及图片来自互联网,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内容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有任何标注错误或版权侵犯请与我们联系(Email:2595517585@qq.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相关推荐
Meta的逆袭:扎克伯格到底做对了什么?
2022年11月初,Meta (当时距离Facebook改名刚好一年)处于摇摇欲坠的窘境:营业收入增长乏力的问题已经持续了三个季度;成本居高不下,导致营业利润急剧下滑;它的总市值也下跌到了2300...【详细内容】
2023-11-15  Tags: Meta  点击:(0)  评论:(0)  加入收藏
消息称Meta与腾讯达成初步协议,将在中国销售VR头显
2023年11月10日消息,近日,据外媒报道,Meta 已与腾讯达成初步协议,将在中国大陆销售其新的低价版 VR 头显。知情人士表示,新协议将使腾讯成为 Meta 头显在中国大陆的独家销售商,为...【详细内容】
2023-11-10  Tags: Meta  点击:(4)  评论:(0)  加入收藏
亚马逊与Meta罕见“结盟”:Instagram和Facebook可一键直达亚马逊购物网
美国两大科技巨头:亚马逊(AMZN.US)以及Instagram和Facebook母公司Meta Platforms(META.US)正在测试一项重要功能:让购物者可以直接从Instagram和Facebook社交平台上的广告中购买亚...【详细内容】
2023-11-10  Tags: Meta  点击:(9)  评论:(0)  加入收藏
Meta 的无服务器平台是如何做到每天处理数万亿次函数调用的
作者 | Leonardo Creed译者 | 平川策划 | Tina本文最初发布于 Engineer’s Codex 博客。Meta 的无服务器平台 XFaaS“每天要处理来自数十个数据中心区域的 10 万多台服...【详细内容】
2023-11-02  Tags: Meta  点击:(21)  评论:(0)  加入收藏
大模型搞“人肉搜索”,准确率高达95.8%!研究作者:已提醒OpenAI谷歌Meta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一项最新研究(来自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发现:大模型的“人肉搜索”能力简直不可小觑。例如一位Reddit用户只是发表了这么一句话:我的通勤路上有一个烦人的...【详细内容】
2023-10-19  Tags: Meta  点击:(45)  评论:(0)  加入收藏
Meta Quest 3与Meta Quest 2:有什么区别?
META Quest 3定于10月10日发布,起价500美元,据Meta的评价来看,Quest 3似乎是目前市场上最好的VR头显,技术研发部门对几乎所有功能都进行了改进,从用于保持更舒适的体验和更好技术...【详细内容】
2023-10-11  Tags: Meta  点击:(19)  评论:(0)  加入收藏
AR/VR赛道寒风凛冽,Meta元宇宙硬件亏损或超预期
前两年,元宇宙大火,脸书甚至把名字都改成了META(META.US)。扎克伯格还提出,在未来五年左右的时间里,要将公司从一家社交媒体公司转变成一家元宇宙公司。然而,当现实阳光照进理想梦...【详细内容】
2023-10-06  Tags: Meta  点击:(23)  评论:(0)  加入收藏
Meta Quest 3头显发布:500美元起售,芯片与显示升级,游戏性能提升
Meta Quest 3 上手  在今日凌晨的Connect开发者大会上,Meta发布了新一代VR头显Quest 3。去年,Meta发布Quest Pro时引发了一些反弹,因为太贵了,很多功能不是消费者真正想要的,...【详细内容】
2023-09-28  Tags: Meta  点击:(34)  评论:(0)  加入收藏
MySQL到TiDB:Hive Metastore横向扩展之路
一、背景大数据元数据服务Hive Metastore Service(以下简称HMS),存储着数据仓库中所依赖的所有元数据并提供相应的查询服务,使得计算引擎(Hive、Spark、Presto)能在海量数据中准确...【详细内容】
2023-09-28  Tags: Meta  点击:(48)  评论:(0)  加入收藏
小扎深夜炸场,世界首款MR头显暴打Vision Pro!Meta版ChatGPT搬进「元宇宙」,网红神器眼镜高能现身
  他来了他来了,小扎带着Meta Quest 3卷土重来了!  比起前几年相对安静的Meta Connect开发者大会,昨天深夜的这场大会相当震撼。  首先炸场的,就是今年六月就宣布的Quest...【详细内容】
2023-09-28  Tags: Meta  点击:(28)  评论:(0)  加入收藏
▌简易百科推荐
Meta的逆袭:扎克伯格到底做对了什么?
2022年11月初,Meta (当时距离Facebook改名刚好一年)处于摇摇欲坠的窘境:营业收入增长乏力的问题已经持续了三个季度;成本居高不下,导致营业利润急剧下滑;它的总市值也下跌到了2300...【详细内容】
2023-11-15    互联网怪盗团  Tags:Meta   点击:(0)  评论:(0)  加入收藏
AI真的很烧钱?不,微软赚麻了
AI开始兑现回报。AI究竟能不能赚钱?看过微软最新的财报后,这个问题大概已经有了肯定的答案。北京时间10月25日凌晨美股盘后,微软公布了截至9月底的2024财年1季度财报。自年初以...【详细内容】
2023-10-26    镁客网  Tags:AI   点击:(11)  评论:(0)  加入收藏
字节否认PICO业务将被逐步关停 但PICO正经历“危机时刻”
元宇宙设备要退潮了?10月24日,有媒体报道称,字节将逐步放弃PICO业务。对此,字节跳动相关负责人回应《每日经济新闻》,此消息不实。PICO在正常运营,公司会长期投入XR(扩展现实)业务。...【详细内容】
2023-10-24    每日经济新闻  Tags:PICO   点击:(27)  评论:(0)  加入收藏
喜马拉雅押注播客赛道,能挣钱吗?
范卫锋认为,播客过早去商业化,反而会起到反效果。播客赛道正在成为喜马拉雅今年的发力重点。10月18日,在一场会议上,喜马拉雅高级副总裁秦雷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播客成为公司...【详细内容】
2023-10-19    第一财经  Tags:喜马拉雅   点击:(10)  评论:(0)  加入收藏
谣言毁掉的莲花味精,凭借79元翻红
本文字数:1795|预计3分钟读完口碑逆转,重塑品牌。来源丨中国企业家杂志作者丨谭丽平曾经的“味精大王”莲花味精,正在社交平台上翻红。流量与热度主要源于9月12日。继蜂花后,莲花...【详细内容】
2023-09-17    21世纪商业评论  Tags:莲花味精   点击:(27)  评论:(0)  加入收藏
北京重磅发布,“独角兽10条”是什么?
2023-09-14    北京日报客户端  Tags:独角兽   点击:(24)  评论:(0)  加入收藏
电商市场三巨头:阿里、京东、拼多多的竞争格局和潜力评估
着拼多多财报的发布,目前,三大电商巨头上半年的经营结果已经全部出炉。整体来看,三大巨头集体迎来业绩大涨,消费复苏。但具体到经营的细节和困境,那就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在这个持...【详细内容】
2023-09-06    电商报  Tags:电商   点击:(30)  评论:(0)  加入收藏
阿里重大调整,钉钉拆分独立运营
钉钉从阿里云集团独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三国演义》中的名言,用来形容阿里的组织架构也相当合适。8月14日,据阿里内部人士透露,钉钉总裁叶军在近日的一次钉钉内部会议上...【详细内容】
2023-08-16    电商报  Tags:钉钉   点击:(40)  评论:(0)  加入收藏
为什么大厂忙着开超市?
互联网零售的最后一战?入局十余年后,互联网大厂们还在加码“抢”超市。近日京东收购永辉的消息,备受关注。据公开报道,双方进行了至少一轮初步沟通,但并未达成一致,原因在于永辉倾...【详细内容】
2023-08-12    中国新闻周刊  Tags:超市   点击:(34)  评论:(0)  加入收藏
OpenAI人才暴雷启示录
OpenAI这家AI巨头凭借ChatGPT的推出,把AI再次推上了顶峰。如今它正在进行重大人事变动,高管频繁变动,业内称:人才暴雷事件,再次发生了。015年丢了30名高管:人才流失近日,根据德国巴...【详细内容】
2023-08-10     半导体产业纵横  Tags:OpenAI   点击:(35)  评论:(0)  加入收藏
站内最新
站内热门
站内头条